芳枝莫遣风吹折,要看枝头千点雪。
孤山畴昔盛开时,十里香颸飞不绝。
蹇驴乌帽照霜颠,长吟竟日溪桥边。
自从和靖收声后,一时翰墨归坡仙。
只今往事飞鸿送,寂寞四湖投老梦。
花开花落谩伤心,明月清湍谁与弄。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再呈仲庸》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芳枝莫遣风吹折,
要看枝头千点雪。
孤山畴昔盛开时,
十里香颸飞不绝。
蹇驴乌帽照霜颠,
长吟竟日溪桥边。
自从和靖收声后,
一时翰墨归坡仙。
只今往事飞鸿送,
寂寞四湖投老梦。
花开花落谩伤心,
明月清湍谁与弄。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花朵、山水和月亮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缅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寂寞和孤独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花朵为主题,通过描绘花朵的美丽和脆弱,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作者希望人们不要让芳枝受到风吹折断,而要仔细观察枝头上的点点雪花。这里的芳枝和雪花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的脆弱和美好的瞬间,作者希望人们能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
接着,诗中描绘了孤山的盛开景象,香气飘溢十里,不绝于耳。这里的孤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寂寞的山岭,但在花开的时候,它变得热闹而美丽。这个景象与前两句的儿女情长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下面的几句诗中,通过描绘一个蹇驴戴着乌帽在霜天中的狼狈模样,以及长吟溪桥边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无奈和孤独的感受。这可能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落寞的抒发。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将自己的往事比作飞鸿离去,寓意着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只能留在回忆中。四湖和老梦象征着寂寞和孤独,诗中的明月和清湍则是与寂寞相对的元素,但它们却无法与作者共同嬉戏。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寂寞的感慨。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同时,通过对花朵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宋代诗人重视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文化传统。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