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次寄肯堂韵五首》

住山今日得宗师,妙与缁徒示总持。
衣钵更缘延客尽,衲衣包却郑当时。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再次寄肯堂韵五首》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住山今日得宗师,
妙与缁徒示总持。
衣钵更缘延客尽,
衲衣包却郑当时。

诗意:
这是陈造寄给肯堂的五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作者住在山中,如今得到一位宗师的指导,与同修道行的僧人一同示范修持的妙法。诗人感激宗师的传授,因为这让他能够更好地修行,并与同道者一起共同进步。他们共同拥有宝贵的佛教法器,因为延请的客人已经离去,他们将这些法器妥善保管起来,以备日后需要。

赏析:
这组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诗中的宗师象征着智慧和指导,而缁徒则代表了修行的同道者。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山中,与宗师和同道者一同修行。他们相互学习、互相启迪,共同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衣钵和衲衣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象征物品,表示了诗人和同道者的身份和修行之道。衣钵是佛教僧侣的法器,象征着传承和智慧的传递。衲衣则是僧人的特殊袍服,代表着他们摒弃尘世的物质欲望,专心修行。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宗师的敬佩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和追求。诗人与宗师和同道者一同修行,相互支持,共同进步。通过修行的过程,他们渐渐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这组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修行道路上所得的宝贵收获的喜悦之情。

  • 《过都》

    嵩高丽中华,岳色连瑶岛。上清神仙宫,庄严绝雕巧。浮云荡繁阴,变幻入冥眇。飘摇逾岩岑,淫翳混鸿灏。纵有景庆合,闇然蔽昏晓。况复浓雾生,一气成有昊。茫茫世宙间,落落耿孤抱。天意不可知,烦心惄焉捣。安得嘘大风,八方净如扫。

  • 《代人赠杜牧侍御(宣州会中)》

    郎作东台御史时,妾长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岂料恩衰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楼前舞柘枝。

  • 《赋是秋江晚照》

    落日照平流,晴空万里秋。轻明动枫叶,点的乱沙鸥。罾网鱼梁静,笞簦稻穗收。不教行乐倦,冉冉下城楼。

  • 《偈二十二首》

    髑髅捻碎眼睛寒,便把南辰对北看。无限风流慵卖弄,乘时推倒铁围山。

  • 《送友下第游雁门》

    相别灞水湄,夹水柳依依。我愿醉如死,不见君去时。所诣星斗北,直行到犹迟。况复挈空囊,求人悲路岐。北门记室贤,爱我学古诗。待君如待我,此事固不疑。雁门春色外,四月雁未归。主人拂金台,延客夜开扉。舒君郁郁怀,饮彼白玉卮。若不化女子,功名岂无期。

  •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荆棘谁令满路栽,雷州司户却生回。独怜阳陆真天命,不见承平公道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