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次前韵》

岿然华屋四开扉,经构初凭佛大威。
最是一州孤绝处,不因嘉客到应稀。
凌虚自觉云梯近,销暑聊将玉盏飞。
人士莫嗟山简醉,犹能倒著接{上四下离}归。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再次前韵》是苏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华丽的屋宇四扇门,初次搭建凭借佛的威严。这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方,很少有贵客光临。我自觉心灵凌虚,宛如云梯即将飞升。为了消暑,我端起玉杯,饮下美酒。别人不必羡慕我山中的清醒,我依然能够倒着迎接离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华丽的居所,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心境和态度。诗中的"岿然华屋四开扉"形象地描述了宫殿般壮丽的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将自己的居所比作佛的庇佑下的净土。

诗中提到这个地方是孤绝处,很少有嘉宾光临,显示了诗人追求清净和独处的心态。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觉地超越尘世的烦扰,与虚幻的境界相接近。"销暑聊将玉盏飞"表达了诗人独饮美酒消暑的情景,也可以理解为他对生活中一些琐事的厌倦,寻求身心上的解脱。

诗的最后两句"人士莫嗟山简醉,犹能倒著接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坚守和自信。他并不羡慕那些纷繁世事中的繁忙与纷扰,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倒著接归"则显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归途的淡然态度,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能够从容面对。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超脱的追求,以及他在自我修养和情感上的宽慰与满足。通过描绘幽静的居所和自在的心境,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真实与平静的境界。

  • 《首尾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固有命焉刚不信,是无天也果能欺。才高正被聪明使,身贵方为利害移。无计奈何春又老,尧夫非是爱吟诗。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

  • 《早行》

    旅途乘早景,策马独凄凄。残影郡楼月,一声关树鸡。听钟烟柳外,问渡水云西。当自勉行役,终期功业齐。

  • 《送徐宋臣监丞补外》

    出处何心一似云,世间万事不关身。补天链石无虚日,忧国如家有几人。千载芬香只忠孝,百年富贵竟埃尘。看君两鬓青青在,不晚皈来侍玉宸。

  • 《题广昌馆(在随州枣阳县南)》

    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 《西江月》

    发白犹欹旅枕,溪深未挂烟莎。往来苕霅意如何。应有轻鸥笑我。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金鱼无分不须求。只乞鲈鱼换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