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妙语析微尘,细写都城浩荡春,响我能分赵城璧,为君还缺唾壶银。
平时宦路甘违俗,投老诗声更后人。
枘凿推敲有砭剂,不劳千万得芳邻。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再次韵赠俞德瑞》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能领会那美妙的言语,揭示微尘的奥秘,
细致地描绘着繁华的都城春景。
回响在我心中,分辨出赵城的宝石,
为了你,我愿意奉送一只缺了唾壶的银杯。
平日里在官场上,宁愿违背俗世的规矩,
投身于古老诗声的传承,永留后世。
琢磨和推敲,如同雕刻匠人用砭石修剪,
不求千万人赞誉,只愿得到芳邻的赞赏。
诗意:
这首诗以陈造对友人俞德瑞的赠诗形式呈现。诗人表达了对俞德瑞的赞赏和敬意,并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诗中第一句“谁能领会那美妙的言语,揭示微尘的奥秘”,表达了诗人对俞德瑞智慧和洞察力的称赞。他认为俞德瑞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分析微小之事,揭示其中的奥秘,这种能力使他与众不同。
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城春景的繁华和壮丽,展示了他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他用细致的描绘将都城的春天展现得生动而辉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俞德瑞的赠礼和希望。他说愿意为了俞德瑞奉送一只缺了唾壶的银杯,表达了他愿意用自己的一份不完美的贡献来回报和祝福友人。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诗歌创作的态度。他宁愿违背世俗的规矩,在官场上不愿甘于平庸,而是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和才华投注于古典诗歌的创作和传承之中。他相信通过不断琢磨和推敲,他的作品能够得到后世的赞赏,即便不求万众瞩目。
赏析:
《再次韵赠俞德瑞》展示了陈造作为宋代诗人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内涵。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对友人的赞美与自己的创作态度相结合。
诗中使用了一些对比手法,如“妙语析微尘”与“都城浩荡春”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俞德瑞智慧和都城春景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不愿甘于平庸的追求,与世俗规范的对比,凸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陈造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赠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赏,并展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态度。
这首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微尘和都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关于世界微妙之处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陈造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通过对友人的赞扬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诗人呈现了对人生价值和艺术追求的思考,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肃肃路寐,相维明堂。二信鉴止,三圣侑旁。灵期诉后,祠节齐庄。至诚闰贶,降福地疆。
午枕消暗永,春裘御晓清。砌红多近采,园绿有深鸣。窗破斜光入,炉消断碧横。白头为吏苦,高卧笑浮生。
称意中秋月满楼,只嫌歌扇遏云浮。不如风雨连天起,要得伊人也解愁。
生日词者,盖自竹坡老人始也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人间忧喜如梦,老矣更何之。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拟把彭殇梦,分付举痴儿。君莫羡,客起舞,寿琼卮。此生但愿,长遣猿鹤共追随。金印借令如斗,富贵那能长久,不饮竟何为。莫问蓬莱路,从古少人知。
蝉韵清弦,溪横翠縠。翩翩彩鷁帆开幅。黄帘绛幕掩香风,当筵灿灿人如玉。浅黛凝愁,明波转瞩。兰情似怨临行促。不辞寸断九回肠,殷勤更唱江南曲。
路回浓绿屡低盖,风定落红时点衣。行李驰驱无暇日,客情乡思两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