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俎,汉旌旆。
往复来,宾鸿字。
不得已,餐毡使。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再赋五杂》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译文:
五杂俎,汉旌旆。
往复来,宾鸿字。
不得已,餐毡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所作,题为《再赋五杂》。诗中运用了一些古代典故和象征意象,表现出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五杂俎,汉旌旆"。这里的"五杂俎"指的是五种不同的祭品,而"汉旌旆"则指的是汉代的军旗。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展示了时代变迁的图景,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接着,诗中出现了"往复来,宾鸿字"。这里的"往复来"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往返,而"宾鸿字"则是指一种古代的游戏,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表达了人生中的征途和命运的变幻莫测。
最后,诗末一句"不得已,餐毡使"意味着作者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充当了一种低层次的角色。这句话暗示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我们可能会面临无奈和妥协,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安排。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典故和象征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多样性和无常性,让读者思考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在逆境中的选择和应对。这首诗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启发人心的哲理,是范成大独特的艺术创作之一。
奉诏修书白玉堂,朝朝骑马傍宫墙。闸河东畔垂杨柳,时有莺声似故乡。
阴阴榕叶覆寒梅,山径无踪尽绿苔。啼鸟自知安稳处,成群飞去又飞来。
无心携起碧筇条,偶尔来从渔父招。山色多情似吴越,涛声牵梦到金焦。鱼龙一任风云便,鸥鹭不知天海遥。共倚栏干秋月白,岂期真乐在今宵。
南山之田兮,谁为而芜。南山之人兮,谁教堕且。来者何为,而往者谁趾。草漫靡兮,不种何自。始吾往兮无耜,吾将归兮客吾止。要以田兮寄我治,我耕浅兮谷不遂。耕之深兮石挠吾耒,吾耒挠兮耕嗟难。雨专水兮日专旱,借不然兮颖以秀。螟悬心兮螣开口,我虽力兮功何有。然不可以已
乱水明明原上村,金沙路接白沙痕。灯藏石塔遥穿牖,钟出山楼近到门。凫为藻牵原自乐,莺知花谢欲无言。年来不读英雄传,抱瓮林中且灌园。
绅緌舒舒,佩环铿铿。陟降下上,坛燎光明。有兴于疊,有帨于巾。不吴不敖,庶不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