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传舍,於世懒蝇营。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和潘天英韵》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生一传舍,於世懒蝇营。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生只有一次,应该选择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世俗的虚荣所迷惑。他倡导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真诚的知己相交,欣赏自然界万物的美好,并且坚持自己的学问和修养。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眼前的快乐,而不是追逐名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意境清晰自然。首句“人生一传舍,於世懒蝇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只有一次,应该摒弃世俗的浮躁和虚荣,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接着,“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谊和自然美的赞美。诗人认为真正的知己能够在千古流传,而四时之花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和情感。接下来,“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学问和修养的自豪和坚持。他对于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家族的学问传承感到自豪,并且坚信自己的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最后一句“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则是诗人对于追求内心快乐和满足的倡导。他认为人不需要追逐名利,而是应该享受眼前的快乐和满足。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真挚友谊、自然美和内心快乐的追求。通过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表达,诗人呼吁读者们不要迷失在世俗的浮华之中,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一作应)马嘶乱。争渡金(一作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一作力战)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一作报)天子。
天下方漫芜,顾我适有庸。使其已除涤,我将何以功。我岂大无效,自是用我慵。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贪愚彼二水,终古耻莫雪。只应所处然,遂使语异别。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君子慎所居,此义安可缺。古人贵言赠,敢用况高节。不为冬霜干,肯畏夏日裂。泠泠但不已,海远要当彻。
霍嫖姚,赵充国,天子将之平朔漠。肉胡之肉,烬胡帐幄。千里万里,唯留胡之空壳。边风萧萧,榆叶初落。杀气昼赤,枯骨夜哭。将军既立殊勋,遂有胡无人曲。我闻之,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但令一物得所,八表来宾,亦何必令彼胡无人。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高城不见水茫茫。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