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

十分春色九分残,计日追游至夜阑。
月照馀花光烛烛,露垂新叶影团团。
壅焙萱背尤宜厚,汲引荷池莫放乾。
看即熏风催暑景,要须佳玩两三般。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再和》,是苏颂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色虽然已经过去了九分,但仍然非常美丽,我每天都盼望着能游览春天的景色,直到深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余下的花朵,宛如烛光一般明亮。清晨的露珠挂在新叶上,形成团团的倒影。我想要将茉莉花背在背上,因为它特别适合厚重的气息。我不愿让荷花池水干涸,而是要继续汲取水源。看着这美景,我仿佛感受到热风带来的夏日景象,而我也希望能够欣赏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这首诗词描绘了残春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色彩、光影和气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春日场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余下的花朵和新叶,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希望保护荷花池的水源,让美景持久存在。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呈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传递了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寓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创造出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春日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词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表达。

  • 《怀华顶道人》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禅余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 《春早四首》

    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

  • 《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

    治教通夷俗,均输问大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毒雾含秋气,阴岩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事,出守五溪边。

  • 《徐氏建华亭学诗》

    渠渠新学,徐卿始作。伊谁克完,季子仲宽。维此新学,始亦甚隘。爰斤爰构,以就于大。其大维何,有门言言。有堂轩轩,有庑骞鞬。有阶平平,高墉连连。凿池溅溅,树木芊芊。凡民之俊,其来如云。小心鞠躬,不軿以勤。维昔玄圣,训言斯明。百工居肆,匪肆不成。嗟嗟尔俊,亦既知

  • 《酒边次韵》

    天末星流小似萤,因将时事语家庭。久晴未厌田多雨,从醉难教我独醒。梅下有人编野史,竹间犹子课羲经。昨年喜不为身累,闭户何求阮眼青。

  • 《述怀答东田弟》

    六十不归去,八年空及瓜。何时觞北渚,陪汝弈东沙。仙构须依竹,吾庐亦寄槎。赓吟犹有日,棠棣正敷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