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

四面林峦匝,风喧未觉温。
晓晴云度岭,夜静月侵门。
地秀古今树,人嬉远近村。
细观群动性,各各自归根。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郭印。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面林峦匝,
风喧未觉温。
晓晴云度岭,
夜静月侵门。

地秀古今树,
人嬉远近村。
细观群动性,
各各自归根。

译文:
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风声喧嚣却无法驱散寒意。
清晨晴朗,云彩悄悄穿过山岭,
夜晚静谧,月光渗透进门户。

大地上矗立着古老和现代的树木,
人们在远近的村庄中欢笑嬉戏。
仔细观察众生的行动和本性,
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根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四周环绕的山峦、风声和天气带来的气温变化,以及清晨和夜晚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同时,诗中呈现了大地上树木的生长和人们在村庄中的欢乐,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通过对四周环境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他通过对风声、云彩、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此外,诗中的人类活动也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人们在村庄中欢笑嬉戏,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群动性和归根的描绘,传达了人类对家园的深情和归属感。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关系。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喜悦,同时也能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

  • 《杂咏五言八首》

    梦中求荐寝,此事有还无。幸得东安女,为王洗厚诬。

  •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薄雾乍舒乍卷,空花是假是真。昔曾有刮膜者,世岂无明眼人。

  • 《王庵和刘府教》

    鹿眠芳草印春庭,月挂萝窗晓半扃。白发老僧偏爱客,忍寒同看换鹅经。

  • 《飞来峰猿》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 《晓边》

    晓边花面雨蒙忪,莺避金丸翠竹丛。春半风光自招举,按歌姑洗旋移宫。

  • 《九日登宝叔塔同游者杨大著李校书冯正字曾著》

    湖边老石立巨鳌,背负浮图千尺高。升高望远天界阔,海山江树皆秋毫。蓬莱藏室极清静,虽有暇日无游遨。不应令节亦虚度,特为萸菊觞新醪。樽前一笑岂易得,身涉百忧今二毛。兹游回首便陈迹,事如逝水流滔滔。明年九日定何许,未用感慨增烦劳。半生随牒落州县,莫年结绶来神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