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共狐裘三十年,纷纷南北笑莺迁。
未施云外射鵰手,且作山中骑虎仙。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再和》
朝代:宋代
作者:晁说之
官共狐裘三十年,纷纷南北笑莺迁。
未施云外射鵰手,且作山中骑虎仙。
中文译文:
官员们共享着珍贵的狐裘三十年,
纷纷东南西北欢笑着像莺鸟一样迁徙。
我还没有展示过在云外射鵰的本领,
暂且在山中修炼,成为骑虎的仙人。
诗意:
这首诗以官员的生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疲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官员们在权谋之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光阴,而他们却像莺鸟一样四处迁徙,欢笑声此起彼伏。然而,诗人自己却并未展示自己在射箭技艺上的造诣,反而选择在山中修炼成为骑虎的仙人,表达了他对自由、超然和追求高尚境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晁说之对官场生活的冷嘲热讽,他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官员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权谋与功名的鄙视。在这首诗中,狐裘象征权势和享受,而笑莺迁徙则象征着官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游移和追逐。诗人选择不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选择修炼成为骑虎的仙人,彰显了他对超脱尘俗、追求自由自在的向往。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屑和厌倦,表达了对自由与超然境界的向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个体价值和高尚理想的思考和追求,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秋来忆故人,寓目临大野。远近闻清商,依稀奏豳雅。经霜树半红,无风叶自下。一片洞庭心,聊凭塞鸿写。
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黄鹌举网收,锦雉带箭堕,藉藻赬鲤鲜,发奁苍兔卧。吾侪亦何心,甘味乐死祸。贪夫五鼎烹,志士首阳饿;请言观其终,孰为当吊贺?八月黍可炊,五月麦可磨,一饱端有余,努力事舂簸。
好在屠苏酒,扶衰把一卮。家贫为寿略,历闰换年迟。荐庙须扶拜,题门强缀诗。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
新诗明胜锦,健笔快于锥。工部深陶冶,昌黎杂怪奇。殷勤能寄远,风俗赖扶衰。屡作挑灯读,何胜对雨思。
上天贵神,九宫设位,功徳及物。乃秩明祀。望拜紫坛,赫然灵气。奠玉牙币,歆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