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符得请未逾年,民誉朝评两蔼然。
补衮工夫旧荷橐,承流政绩暂蒲鞭。
周衡可迓须分陕,孔室容窥顾及肩。
侧伫翘材着枚叟,看公亲反汶阳田。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再镒韵呈杨侍郎》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左符得请未逾年,
民誉朝评两蔼然。
补衮工夫旧荷橐,
承流政绩暂蒲鞭。
周衡可迓须分陕,
孔室容窥顾及肩。
侧伫翘材着枚叟,
看公亲反汶阳田。
诗意:
这首诗是陈造写给杨侍郎的赞颂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杨侍郎的赞赏和敬意,称赞他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和受到的民众好评。诗人将杨侍郎与周衡、孔子等历史名人相提并论,认为他具备着卓越的才能和领导才干。诗人以自己的角度观察杨侍郎,欣赏他为政务努力不懈的样子,他在政绩上的成就犹如一支蒲鞭,暂时承载着人们对他的期望和赞美。最后,诗人描述自己站在一旁,仰慕着杨侍郎,亲眼目睹他的领导风采,仿佛看到他亲自耕作着汶阳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杨侍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杨侍郎在政绩上的成就和民众评价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将他与历史名人相提并论,彰显了他的卓越地位。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观察杨侍郎,赞叹他的勤勉和奉献精神,通过描绘自己站在一旁,仰慕着杨侍郎的形象,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形式,表达了对杨侍郎的敬佩和对他所取得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优秀政治家的向往和崇拜之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日照孤云作彩霞,帝乡风送去天涯。野人遥望归何处,万里峨嵋便是家。
钟声如一寺,林影望还分。径转塔才见,轩开溪共闻。相过成晚步,分坐见秋云。诗卷娱禅暇,晴窗花气熏。
面瘦颊凸,眉棱眼深。默亡所住,妙在而今。鳞潜寒水,鹤梦月林。应声应色分身也,拍手家家观世音。写出梦中身,你道真不真。槁寒秋在眼,渊默醭生唇。道环谁谓无象,空谷自来有神。父子不传些子妙,白首侬家老斲轮。
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江河自有长流势,斧凿俱无未没痕。雨带客愁横白帝,风吹闺怨入乌孙。公于乐府有余思,更为杨妃赋所冤。
与君为别几清秋,鸿雁来时辄上楼。今日倚楼无雁过,断肠风水隔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