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只在摄心官,日观元同月观看。
万种因缘都是结,一花根蒂几曾残。
祖师曾誓疮脓坏,讲主能参屎橛乾。
石硕麻油摊树上,得来元不见难难。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是宋代吴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菩提只在摄心官,
日观元同月观看。
万种因缘都是结,
一花根蒂几曾残。
祖师曾誓疮脓坏,
讲主能参屎橛乾。
石硕麻油摊树上,
得来元不见难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在修炼中的一种领悟和感悟。诗中使用了佛教的修行隐喻,将菩提、摄心、因缘等概念引入其中,表达了人们在思考生命和人生意义时的思考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佛教的修行理念为主题,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吴潜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领悟。
首先,菩提只在摄心官,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专注于自身内心的修行,才能获得菩提的智慧和境界。
接着,日观元同月观看,暗示了修行者应该通过日常的观察和思考,去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真相。
万种因缘都是结,一花根蒂几曾残,表达了一切事物都是由种种因缘所构成,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朵花,也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这种因缘中,万物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祖师曾誓疮脓坏,讲主能参屎橛乾,这两句诗可能是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暗指修行中的困境和磨难。祖师誓愿要去治愈疮疡,但结果却是坏了,而普通的修行者却能够参悟到屎橛的真谛,意味着修行者能够从人生的苦难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最后两句,石硕麻油摊树上,得来元不见难难,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修行者的境界。石硕麻油本是一种昂贵的财富,而摊在树上,则意味着修行者对物质的无欲无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得来元不见难难,表示修行者所得到的境界和智慧,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努力和追求,而是在内心的修炼中获得的,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佛教的修行隐喻和修辞手法,表达了吴潜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领悟,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察,可以获得对生命和世界本质的理解和领悟。
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忆昔白头者,於中第几人。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虞渊谽谺纳归日,金枢吐月相承出。初离积水看若飞,稍映微云盻犹眣。是时蓐收肇视政,莎鸡振羽鸣蜩卒。姮娥靓妆觐玉帝,砍轲中途婴祸疾。旅人苦热爱清凉,快睹光辉满蓬筚。愿开宝鉴照覆盆,岂拟瘴尘昏点漆。隋珠惭固重革柜,和璧嗟蒙韎韦靴。吴罡树折不自谋,纤阿马弱无人叱。
城笳吹下暮云边,萤照书帷夜未眠。游子不堪征袖薄,西风懒诵捣主篇。
弱冠登龙入粉闱,少年清贵古来稀。袖中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卓笔玉堂寒漏迥,捲帘池馆水禽飞。三台位近犹多逊,閒听秋霖忆翠微。
仁莫如父子,义莫如君臣。二者尚有失,自馀恶足论。
天风忽披拂,搅我襟袂清。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曾於沧海看,浩荡此时情。仿佛见三山,汹涌波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