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入眼乱纷纷,高卧袁安雪塞门。
春透交枝才照座,风摇断萼已飘村。
返魂香细宁辞折,自暖杯深不待温。
为约竹君同我老,交情此外更谁论。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是宋代李弥逊的诗作。这首诗以牡丹和梅花为题材,通过描写花朵的美丽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的思考和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再度运用纯粹的韵律,各自赋予牡丹和梅花两首诗
诗意:
这首诗通过牡丹和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的思考和赞美。牡丹花入眼中,美丽而繁盛,让人心生喜悦。作者躺在高卧的地方,被大雪封堵的门窗外,春天的阳光透过交织的枝条,照耀在座位上,风摇动着断裂的花瓣,已经飘落到村庄里。牡丹花散发出的芬芳细腻,不愿意被采摘,自己温暖着花杯,不需要借助外界的温度。牡丹花成为了作者与竹君相约一同老去的象征,他们之间的交情无需多言,更无人能够评论。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和梅花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的深厚思考。牡丹花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象征着富贵、美丽和坚强。牡丹花的美丽给作者带来了喜悦和愉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诗中的牡丹花不愿意被采摘,自己温暖着花杯,展现了其独立自主的品质,传递出作者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坚守。通过牡丹花和梅花的对比,诗人展示了友谊的深厚和珍贵,呼唤着真挚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牡丹和梅花的美丽形象与作者对友情和情感的思考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花朵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情感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和真挚。整首诗以牡丹和梅花为载体,通过对花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的赞美和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花朵的美丽之余,也能思考人生中的真挚情感和珍贵友情的重要性。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城头长短更,水调高低唱。别酒不盈斟,泪洒风烟上。明年二月时,更向城阴望。只有旧歌辞,传作风流样。
用尽四时周一岁,唯春能见好花开。十千买酒未为贵,既去红芳岂再来。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方今太平君,戒欹如持盈。乞言用龟监,履德均权衡。庶民虽惷愚,一或非所营。视之如己内,涂污千仞坑。是用选贤德,告戒敷至诚。曰虽一人良,万邦咸以贞。尚赖尔庶牧,裨朕
又中秋届候,日初沈,夜微凉。对烟障云屏,良朋益友,逸兴何长。飙然玉轮宛转,历茫茫、巨浸跃天网。碾破玻璃万顷,洞明三界十方。宜将。火枣交梨,开清赏,胜飞觞。肆雅志幽怀,遐襟旷迹,百虑俱忘。*思教风始振,感重阳、隐语示回阳。桂树香传十九,致余极味先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