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曾折记前回,晚路重逢叹滞才。
天上移来和月种,人间占得及秋开。
香浮翠葆花藏叶,景动燃犀酒映杯。
犹有黄花堪殿后,为渠留恋为渠催。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用韵赋木犀》是宋代虞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用韵赋木犀
高枝曾折记前回,
晚路重逢叹滞才。
天上移来和月种,
人间占得及秋开。
香浮翠葆花藏叶,
景动燃犀酒映杯。
犹有黄花堪殿后,
为渠留恋为渠催。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木犀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在回忆中发现,曾经高高的枝条上曾有过折断的痕迹,如今再次经历晚年的岁月,心中不禁感叹自己曾经的无奈和迟缓。然而,天空中的明月仿佛移植到了木犀花上,现实中的人们也能领略到秋天木犀花的芬芳。木犀花的香气弥漫在茂密的绿叶中,景色因木犀花的绽放而生动起来,犀酒在杯中映出木犀花的光辉。尽管如今木犀花已经不再是黄花盛开的主角,但它仍然值得被珍视,它的存在成为了过去时光的见证,同时也促使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木犀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木犀花的香气、景色和酒的映衬,展现了作者对木犀花的深深喜爱和对光阴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木犀花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芬芳花朵、美好时光的共鸣。
诗中的“高枝曾折记前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的迟缓和无奈的反思,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思索。诗词中的“天上移来和月种,人间占得及秋开”通过将明月与木犀花联系在一起,展示了木犀花的独特魅力和它对人们情感共鸣的能力。
诗中的“香浮翠葆花藏叶,景动燃犀酒映杯”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木犀花的香气、景色和酒相互交融,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木犀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两句“犹有黄花堪殿后,为渠留恋为渠催”则表达了诗人对黄花的留念之情,黄花作为过去时光的见证,给诗人带来了思考和感慨。诗词以木犀花为载体,通过对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美好的珍视。整首诗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有客至铃下,自言身姓梅。仙人掌里使,黄帝鼎边来。竹影拂棋局,荷香随酒杯。池前堪醉卧,待月未须回。
春意枝间忽暗惊,乘风作阵去纵横。苍苔可忍欺香骨,粉蝶无端乱舞英。有恨应羞霜月照,锺情犹赖晚风轻。梦回一夜频搔首,肠断空阶骤雨声。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来访秋花本为诗,酒杯徵逐负幽期。山中圣出明书记,还了清游一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