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蛰之雷,指南之龟。
斫圆玉斧,刮膜金篦。
噫,非师而谁。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赞痴绝和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破蛰之雷和指南之龟,以及斫圆玉斧和刮膜金篦的景象,表达了对痴迷追求道法的和尚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破蛰之雷,指南之龟。
斫圆玉斧,刮膜金篦。
噫,非师而谁。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寓言的方式描述了一个痴迷于追求道法的和尚。作者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将雷和龟作为隐喻,表达了和尚对于开悟的强烈渴望。斫圆玉斧和刮膜金篦则暗示了和尚通过刻苦修行和精进的努力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洞察力的提升。最后一句“噫,非师而谁”,表达了对于寻求指导和帮助的渴望,认为只有真正的导师才能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通过对自然现象和道具的描绘,表达了和尚对于追求开悟和修行的痴迷。破蛰之雷和指南之龟,分别代表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和古老智慧的象征。斫圆玉斧和刮膜金篦则体现了和尚对于自身修行的努力和坚持。整首诗词简洁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于道法的追求和对于真正导师的渴望。通过这种寓言的方式,作者呈现了一种对于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佩,展示了他们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向来从宦郑公乡,每遇清游坐有光。江上凭栏天一色,湖边舣棹木千章。眼前景物俱堪赋,心著家山独未忘。归到小西湖更好,观鱼何必远如棠。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鸠性爱雨花爱晴,同倚东风不同情。春光三月浓于酒,双鸠醉寐不复鸣。双鸠不鸣花相语,无令鸠醒叫天雨。
高堂别馆连湘渚,长向春光开万户。荆王去去不复来,宫中美人自歌舞。
晴天杨柳丝千绪,淡月梨花玉一庭。又是东风去时节,数声啼鸟不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