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赞护教》

困权反正,办道玉泉。
无相无空,义足先天。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赞护教》是宋代释印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教的赞扬和呼唤,强调了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赞护教
困权反正,办道玉泉。
无相无空,义足先天。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几个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对佛教的肯定和推崇。诗人首先提到了"困权反正",意味着执政者应当纠正错误,治理国家。这句话可理解为佛教对社会和政治的积极干预,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了"办道玉泉",这里的"办道"意味着传播佛法、教化众生,而"玉泉"则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教诲。整句表达了佛教的使命,即通过普及教义和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走向正道。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无相无空",这是佛教中重要的概念。"无相"指的是一切事物皆无固定的形相,"无空"则指的是一切事物皆不存在独立的实体。这句话传递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切皆为虚幻,没有永恒不变的实在性。

最后,诗人提到了"义足先天",强调佛教的伦理和道德价值。"义足"意味着具备足够的善行和道德品质,而"先天"则表示这种品质是与生俱来的。这句话表达了佛教教义中强调的善良和正直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的推崇和佛教思想的核心观念。它强调了佛教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佛教所倡导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佛教对人们的教导和引导,以及它对社会和人类前进的积极影响。

  • 《江上松径》

    一日江行百折中,回头犹见夜来峰。好山十里都如尽,更与横排一径松。

  • 《上巳前一日学射山、万岁池故事》

    北郊征路记前回,三尺惊尘马踏开。新涨忽明多病眼,好风如把及时杯。青黄麦垄平平去,疏密桤林整整来。游骑不知都几许?长堤十里转轻雷。

  • 《泰州》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

    乾健坤从,阳风阴阳。迨兹受祉,允也闰况。虞来在下,德物在上,咨时三公,执事无旷。

  • 《呈曾仲躬侍郎》

    公道欣从禁路开,世家今有伟人来。共推掌学文清手,突过谈兵杜牧才。老眼知人明月竟,时情荐士冷稭灰。诗章活法从公了,要使诸方听若雷。

  • 《和赵光远题壁》

    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