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一点玉髯翁,千古天师张士师。
招弄豀山诗技巧,吐吞风月酒神通。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赞历代天师·第十五代讳高字士龙》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丹台一点玉髯翁,
千古天师张士师。
招弄豀山诗技巧,
吐吞风月酒神通。
诗意:
这首诗词赞美了历代天师中的第十五代天师,名为张士师,字士龙。他被描绘为长须如玉的老者,坐在红色的台阶上。他是千古流传的天师,才智过人。他善于运用豀山的诗词技巧,能够吸纳天地间的风月之气,具备了超凡脱俗的酒神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历代天师中的第十五代天师,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美。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天师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的丹台和玉髯翁是指天师庙中供奉天师的地方和天师的形象。丹台象征着尊贵和神圣,玉髯翁则形容了天师的威严和智慧。
其次,作者将天师张士师称为千古天师,突显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张士师作为天师的代表,具备了超凡的才智和能力,被推崇为千古流传的天师。
然后,诗中提到了豀山的诗技巧。豀山是指豀(xī)山,是古代著名的山峰,也是文人雅士经常借用的意象。这里表示张士师在创作诗词方面的高超技巧,展示了他的才华和造诣。
最后,诗中提到了吐吞风月酒神通。这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吐吞的形象,表达了张士师吸纳天地间的风月之气和品味酒的卓越能力。这种神通使他能够超越尘世的平凡,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赞美了历代天师中的第十五代天师张士师。通过描绘他的形象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仰慕和敬意,展示了他作为天师的卓越地位和非凡能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