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赞三十六祖颂》

婆修盘头尊,曾礼大光明。
以杖画佛面,悔达复天真。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赞三十六祖颂》是宋代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婆修盘头尊,
曾礼大光明。
以杖画佛面,
悔达复天真。

诗意:
这首诗词赞颂了三十六位佛教祖师。第一句提到了祖师们修行时的样子,他们戴着头盘,表示他们已经摒除了尘世的烦恼,专心修行。第二句描述了祖师们曾经向大光明佛敬礼,表达了他们对佛法的敬仰和虔诚。第三句说祖师们用手中的禅杖画佛的面容,表达了他们对佛陀形象的敬爱和追求。最后一句表达了祖师们的悔过之心,他们追求真理,希望回归至本真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佛教祖师们修行的形象和追求。婆修盘头尊的形象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他们以虔诚的心态向佛光致敬,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用禅杖画佛面的描写,强调了祖师们对佛陀形象的敬爱和对佛法的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表达了祖师们的悔过之心和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希望回到最初的纯真状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精确的语言,传达了佛教祖师们虔诚修行的精神和对觉悟境界的追求。它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的态度和信仰的力量,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标。

  •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

    椒殿南薰远,蓬壶清昼长。黄庭书茧纸,笔法似慈皇。

  • 《化城阁》

    曾宫凭风回,两岸闻锺声。百里见秋毫,构云有高营。化城若化出,仰攀日月行。像视大江奔,众山遥相迎。大江蟠镶根,旋流自成浪。却略罗翠屏,秀色各异状。楞伽海中山,迥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回自。惜哉不得往,侧坐渺难望。拥掩难恕宥,意欲铲叠嶂。登临独无语,一望

  • 《朱槿花》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 《邓艾庙》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 《丫头岩诗载墙壁间无虑数十百首形容盖有尽》

    色盛人自怜,色衰人见弃。人心不可凭,女色焉足恃。未笄化为石,不愿从夫婿。厌华喜质如梁鸿,布衣操臼当相从。君不见汉家天子刘文叔,郭后容衰亦遭逐。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

  • 《诗寄云夫处士老兄兼呈知府待制八丈》

    一鹗曾飞奏,中林下鹤书。今乘使君马,重到逸人居。松竹过从久,闾阎惠爱余。只应棠树影,此旧更扶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