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早赴府学释奠》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欧阳修早晨前往府学参加祭祀仪式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诗词的诗意是欧阳修早晨前往府学参加祭祀仪式,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学问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府学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敬仰。羽龠兴东序,指的是早晨的鸟羽和箫声,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春秋纪上丁,指的是祭祀仪式中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纪念。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描述了参加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先贤的敬意。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指的是祭祀仪式中的祭品和酒器,体现了庄重和肃穆的氛围。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光明的到来。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对学问的追求。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重要性和对自己所在地的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府学祭祀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学问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对学问的重要性的认识。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扣风。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洛阳自古帝王都,百战荆榛只故墟。零乱园林遗物在,嬉游人物古风余。草迷公子障泥锦,花近佳人油壁车。漂泊强随游客辔,不辞尘土污衣裾。
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
花无长在树,人无长在世。有花须常赏,有酒须当醉。秋霜上鬓来,春风吹不去。
鸟雀喧秋未肯栖,狂风吹树影离披。屋边尚有斜阳在,更看山人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