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
披衣初梦回,卷书卷清晓。
隐几欲无寐,百念自忧悄。
箪瓢旧独乐,乐意今亦少。
岂但感时节,政欲避烦扰。
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早起偶成》是宋代仲并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晨光透过天边的末端,微风吹动着林中的树梢。刚刚穿上衣服,便回忆起刚刚做过的梦境,展开书卷,读起清晨的文字。坐在桌前,本欲不再入眠,但思绪却不由自主地忧虑起来。曾经喜欢的简朴生活方式,现在也感到乏味。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时节的变迁,更是因为希望避免烦扰的心情。我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过活,只是为了自己的安乐而努力。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清晨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思绪,表达了对繁琐世事的厌倦和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觉得清晨的晨光和微风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但他也感受到内心的忧虑和烦扰。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身内心安宁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于宁静和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词既有对世俗的厌倦和逃避,又有对内心追求的坚持和自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新学轻馀子,忠怀策万言。治安犹涕泣,师友故渊源。日曳尚书履,风生刺史轓。汉庭谁第一,殊未逊公孙。
崖窦乳堪啜,凝眸翠作屏。老禅初定起,山鸟中呼名。
郁萧空殿倚云霓,玉气珠辉冠紫微。暂到帝城朝斗会,却思岩窦负琴归。日奔内景乾坤静,泉漱清音杞菊肥。却到水乡深邃住,晴岚掩映簇春晖。
独帆如飞鸿,清江转山急。回首白云多,山寒夜中泣。
上人来访我,袖里出佳篇。穷理通三命,知音妙七弦。不妨时对榻,聊与共谈禅。一饭虽粗粝,闲中且结缘。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