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付悠悠,年华逝不留。
风声送残暑,云色淡新秋。
吾道倘有待,穷通宁遽忧。
朝来望清颍,一雁下汀洲。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早秋感怀》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日付悠悠,
年华逝不留。
风声送残暑,
云色淡新秋。
吾道倘有待,
穷通宁遽忧。
朝来望清颍,
一雁下汀洲。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早秋时节的感怀之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人生如水一般不停地流逝,不会停留。风声传来,送走了残余的暑气,天空的云彩也逐渐淡化,宣告着新秋的到来。作者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还有未完成的事情,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贵都不会使他过于忧虑。早晨,他站在望清颍的地方,看到一只雁飞下到汀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气氛清幽悠远,展现了早秋的宁静和凉爽。诗人通过描绘风声送走残暑,云色淡化,以及一只雁的飞过,展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诗人以此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认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过分担忧,而是要静心等待自己的命运。望清颍和一只雁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趣味。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深沉思索,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哲理意味。它揭示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无可奈何,呈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同时,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超然心态,传达了一种豁达和宁静的情绪。这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着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