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半牢落,月窗光炯炯。
僮婢寐正酣,四邻鸡犬静。
而我独何之,倒衣不及整。
呵鞭驱蹇驴,霜风破裘领。
既无王事敦,又匪奉朝请。
穷年惫将迎,功业羞明镜。
相如徒四壁,季子无二顷。
何时涤尘缨,农亩迹甘屏。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早行界上迓何使者》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上的星星渐渐降落,月色透过窗户明亮。仆人和婢女都在沉睡,四邻的鸡犬都静悄悄。而我独自何处去,连衣服都来不及整理。鞭子抽打着瘸腿的驴子,寒风穿破了皮裘的领子。既无王事需要忠勤,又没有被朝廷召见。整年辛劳将逝去,成就让我羞愧如镜子。相如只能望着四面墙壁,季子也没有多少田地。何时能洗净尘埃的缨带,农田的足迹才能甘心隐没。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清晨时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观察到天上的星星逐渐消失,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描绘了寂静的清晨景象。与此同时,诗人自问自己,面对宁静的周围环境,自己该何去何从。他感到自己无所依归,无法及时整理自己的衣物,与瘸腿的驴子一起踏上旅途。在寒风中,皮裘的领子破裂,给诗人带来寒意。诗人感到自己既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也没有被朝廷重用的希望。他认识到自己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但成就却微不足道,让他感到羞愧。诗人以相如、季子为自比,相如只能凝望四壁,季子也只有少许土地。诗人希望能够洗净尘埃,回归农田的生活,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诗人借助清晨的宁静和寂静的环境,凸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困惑。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价值。诗中使用了寓言的手法,将自己比喻为忠诚的驴子,驱使着它前行,但驴子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马鞭的挥打只让它更加痛苦。这种寓言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通过对相如和季子的自比,进一步凸显了自己的无助和迷茫。相如只能凝望四壁,季子只有一块不足的土地,诗人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比他们更好的境遇,反而更加辛劳和无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农田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能够洗净尘埃,回归朴实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独白,抒发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遭遇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手法,传达了对于权势和名利的疑惑和迷茫。诗词表达了对宁静和朴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我追求的渴望。整体氛围清雅,句句深含哲理,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思考。
睡起题诗寄汉滨,几年音信断知闻。何人为我持瓶去,满貯虚昙一饷君。
石桥驻马问田翁,一坞深深隔树东。帝子阁前沙似粟,野神祠下路如弓。疏松古涧风微动,细草阴厓雪半融。回望红尘才数里,不知身在乱山中。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自得佳人遗赠物,书窗终自独无寥,未能得会真仙面,时赏香囊与绛绡。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