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早行新馆道中》

经旬霜雪倦晨征,重到胡疆百感生。
日上东扶千嶂影,风来空谷万号声。
人心自觉悲殊土,物色偏能动旅情。
况是天恩怀景俗,不妨游览趁严程。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早行新馆道中》是苏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经过数天霜雪劳累的晨间征程,
再次来到荒凉的胡疆,百感交集。
太阳升起,东方的千嶂投下影子,
风吹过,空谷中回荡万千声音。
我心中感慨自怜异乡的困境,
四周景物引发我旅途的情感。
何况这天赐的恩泽和美景,
何妨趁着严寒勇往直前去游览。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早晨从新馆出发的情景,经历了寒冷的霜雪和辛劳的征程后,再次来到胡疆地区。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太阳升起时,东方的山峰在地面上投下巨大的影子,而风吹过空谷时,回荡着无穷的声音。诗人心中感慨自怜,触景生情,感叹异乡的困境。然而,他也意识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之美,决心在严寒的环境下继续游览。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颂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旅行的情景和诗人的感受。通过描写霜雪劳累的晨间征程和胡疆的荒凉景色,诗人表达了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异乡环境的感慨。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旅行的热情。太阳升起和风吹过的描写,给诗词增添了一种壮丽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对异乡风土人情的思考和对旅行经历的珍视。整首诗词以苏颂独有的笔调,展示了对旅行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

    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绿槐道,蹀躞花骢骄不胜。

  • 《布袋脚迹石上现》

    名与长江万古流,当时狼藉若为收。脚跟只为不点地,又涴桥边块石头。

  • 《文斾山》

    魏氏当礼何斗坛,至今遗址在人间。苍梧已老烟霞淡,丹灶空馀岁月间。铃铎夜深惊睡鹤,幡幢晴影上空山。后人自魏縻婚宦,不得追随款旧关。

  • 《象》

    郁林开郡毕,维扬作贡初。万推方演梦,惠子正焚书。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

  • 《长干曲》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 《翠蛟亭》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