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容吾畏友,春日去朝京。
蔗境诗多好,莲池官最清。
坐诬缘举将,取忌为时名。
诸老端平岁,同词为辨明。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写别离的场景,表达了对刘孟容的畏友之情、春日离京之感,以及对友情和时代风尚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畏惧与孟容别离,春日离开朝京。
这蔗境中有着美好的诗句,莲池中的官员最为清雅。
坐在此处,遭遇诬陷而被举报,因此我要小心谨慎行事。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言辞非常谨慎,年长的人们以诗词来辨明是非。
诗意:
《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这首诗是王迈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诗中的"畏友"表达了作者对与孟容的别离感到畏惧和不舍,彰显了深厚的友情。同时,诗中的春日离京,揭示了作者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感慨和无奈。蔗境和莲池则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清雅的官场风尚。诗中的"坐诬缘举将,取忌为时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风尚和言辞谨慎的思考,暗示了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行事。最后,诗中的"同词为辨明"反映了年长者以诗词辨明是非的风尚,倡导以文辨理,以诗辩是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留恋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蔗境和莲池,以及官员的清雅形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意境。诗人在描述坐诬缘举将时的小心谨慎,以及对时代言辞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于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的关注。最后,诗中提到年长者以诗词来辨明是非,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崇尚以文辨理的风尚,强调了诗词在辩证思维和价值观判断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官场意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清新和雅致的氛围。同时,诗人对于个人行为和时代风尚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倡导,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
沧海横流血作津,犬羊角出竞称真。中原岂是无豪杰,天遣群雄杀晋人。
铮然梧叶响敲风,凉月疏星秋正中。万顷水花浑老尽,一簪醉日倚残红。
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奄失恃兮孤茕茕。内自悼兮啼失声。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嗟母兄兮永潜藏。想形容兮内摧伤。感阳春兮思慈亲。欲一见兮路无因。望南山兮发哀叹。感机杖兮涕汍澜。念畴昔兮母兄在。心逸豫兮寿四海。
疎风冷雨北山南,时见归鸿度碧潭。重九日人多是醉,两三枝菊总斜簪。
索得身归未保闲,乱来道在辱来顽。留侯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
雄兵一旦破重关,父子分离瞬息间。后欲别知相忆处,锦江流水碧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