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
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赠笔工周永年二首》是宋代曾丰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词以赠送笔工周永年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周永年的赞赏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第一首:
岂无毫忽补于时,
用尽初心卒见遗。
不拔一毛徒自利,
杨朱作计未为痴。
中文译文:
岂能不珍惜时光中稍纵即逝的机遇,
花费了全部的精力却最终流于遗憾。
不顾一丝一毫只为自身的利益,
杨朱的计谋并非愚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机遇的懊悔之情。诗人用词深思熟虑地暗示了对于周永年的不满,他认为周永年只顾自身利益,没有从中领悟到更高的智慧。
赏析:
诗词通过对时光流逝和机遇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常常在追逐个人利益时,忽视了更重要的事物。诗人以杨朱的智慧对比周永年的愚蠢,突显了对周永年的不满和批评。整首诗词气势磅礴,发人深省,寓意深远。
第二首:
若问笔工功已成,
遗文承载万古名。
众星欲坠留不住,
独有诗王鬓已苍。
中文译文:
如果问笔工的技艺是否已经成就,
遗留下的文献将永远流传。
即使众多的星辰都想停留,
唯有诗王的头发已经苍白。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周永年的赞赏和推崇之情。诗人认为周永年的笔工已经达到了出众的水平,他留下的文献将永远被后世所赞美。诗人通过对周永年与众不同的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意。
赏析:
诗词以对周永年技艺的赞美为主线,强调了他的作品将留传千古的价值。通过对周永年与众不同的才华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推崇之情。整首诗词朴实无华,直接表达了对周永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敬仰。
我爱清江郡,端如屋上乌。挂冠推二老,缝掖盛诸儒。吴蜀书难得,荆蛮病益癯。飞黄去腾踏,局趣效辕驹。
风帆十幅空百滩,布衾高卧宁知寒。连明风雨晓增剧,叹我山行逢路难。
红英艳云霞,绿叶足风雨。牡丹花未开,生意妙谁主。丹青强摸索,闭目想未睹。天巧非人工,神凝志良苦。竦然花下猫,蜂喧聒如鼓。醉眼不成睡,花气日亭午。黄生与我意,盘礴一转语。我老花无情,铅粉付儿女。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钓月亭边三两家,月明无处认芦花。忽闻鹎鵊相惊起,知有溪禽在浅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