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恨常无辨,须防辩有魔。
易生人我见,恐为记持多。
弄巧它生怨,藏锋性自如。
辨心休辨口,方信是娄罗。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赠辨侍者》
莫恨常无辨,须防辩有魔。
易生人我见,恐为记持多。
弄巧它生怨,藏锋性自如。
辨心休辨口,方信是娄罗。
译文:
不要怨恨常常无法分辨,要小心辩论的邪恶力量。
轻易地将人我之间的见解视为定论,恐怕会记取太多。
摆弄巧言令色会引发怨恨,隐藏锋芒则心性自如。
不要用辩论的心去辩论口舌,方能真正相信是非分明。
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洋所写,表达了对辩证思维的警示和反思。诗中提到了辨和辩的区别,强调了辩论中的陷阱与危险。作者告诫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辩论,因为辩论并非总能带来明智的结论,反而可能引发误解和纷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运用对立词的对比,如无辨与辩有魔、人我见与记持多、弄巧与生怨等,揭示了辩论的潜在危害和误导性。诗中的“辨心休辨口”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真正的辨别在于内心的明辨,而不是口舌之争。只有超越辩论的表面,才能找到真理和智慧之道。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辩证思维的价值和局限,提醒人们在辩论中保持冷静和谨慎。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来自于争辩和辨别,更要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深思熟虑来寻求真理。
湛湛长江月,高标太华清。孤忠千古重,去国一身轻。个事从来有,近来多怕行。凛然公屹立,一死足平生。
月下猿声水畔山,卧听吟望祇宜闲。柴门不掩无来客,时有精灵暂往学。
季诗来灞岸,秀色蔼雕山。独笑寒暄外,相逢翰墨间。花飞能拥路,月入不开关。巧解供新句,吾才愧晋悭。
振衣云岫一襟风,送目霜天恨里鸿。好赋远游挥八极,知公胸次小区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默默有句兮祖祖相传,心心无住兮灵灵自然。石蕴玉而辉山,渊含珠而媚川。千亿门开弥勒弹,三十年用俱胝禅。一乘底事,百草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