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赠别二首》是唐代杜牧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娉娉褭褭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柔美娉娉婷婷,年方十三有余,
豆蔻花蕊初开,正是二月初。
春风吹拂扬州道,十里之内无人及。
珠帘飘动起伏徐,美景胜过珍珠帘。
多情却似总无情,心中情感难言表。
唯有感到在大人面前,笑语不成,变得羞涩。
蜡烛有心又不舍别离,替代别人守夜,直到天明,泪水滴垂。
诗意:
《赠别二首》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无奈之情。诗中描述了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女,她的容貌柔美娉娉,正值豆蔻初开的二月初。春风吹拂着扬州的道路,美景胜过珍珠帘。然而,尽管她多情如春,却感到自己的情感总是无法被完全理解和回应。在长辈面前,她感到羞涩,笑语不成。她的心思像蜡烛一样,虽然有所留恋,但又不得不代替别人守夜,直到天明,心中不禁泪水滴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内心矛盾。诗人通过对少女的描写以及对情感的表达,展示了青春美丽而多情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心中不尽的哀愁。诗中的春风、珠帘、蜡烛等形象都富有意境,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考和对青春美好的追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五代樊若水为太祖量江于此。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几年樊圃缺。耳风腔转笛三十年前,江南笛声有哭襄阳调。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梅花买到满楼香,但笑吾家节是常。雨冻不应无雪冻。肩疮更复有头疮。桃符爆竹年将近,绣线书帷日渐长。三岁岭南江左路,岂知八十客钱塘。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青松下,珊珊遍地谁知价。无限聪明只道空,问说真空没命怕。
圣母有子,重光类社。圣皇事母,感极天人。百辟在庭,九备具陈。礼容之盛,万国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