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pg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赠持《法华经》僧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
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
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
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
邪教诡说都心生。
我闻念经功德缘,
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
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
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
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赠送《法华经》给持经的僧人
众人虽然有口,却不说真理,只是批评指责。
我的师父有口该如何行事?
《法华经》有七轴,六万九千字,
日日夜夜不断重复。
时而吟咏,时而诵读,如此悠扬动听,
风篁和古松树上都飘着秋霜。
但恐怕天龙夜叉以及其他心生邪教,
利用空虚虚无的空间传播谬论,使人心生幻想。
我听闻念经的功德因缘,
舌头的根可算作金刚之坚。
等到未来的劫火燃起,
神光将如红莲般闪耀。
只要持守身心的纯净,
就能使得烦恼之海枯竭。
邪恶的魔王的旗幢自行折断,
更何况像实践般行为与言论如理如法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通过赠送《法华经》给持经的僧人,表达了对佛经的尊重和对持谛听经的僧人的赞美。诗人首先点出了人们善于批评和指责,却不愿意说真理的悲哀。然后诗人赞美了《法华经》的庞大和重要性,它不断被吟咏和诵读,如此悠扬动听,让人神往。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邪恶之物的担忧,担心它们会利用空虚的空间传播谬论,以迷惑众生。然后诗人赞叹了念经的功德和舌头坚固如金刚,预言了将来劫火燃起时,持经者会散发出如红莲般辉煌的神光。最后,诗人强调了持守身心纯净能够消除烦恼,乃至邪恶魔王的势力也将丧失,因为实践的行为和言论将如理如法。整首诗通过持经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正信持守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邪恶之物的担忧和对持守者的鼓励。
负疾固无豫。晨衿怅已单。气交蓬门疏。风数园草残。荒墟半晚色。幽庭怜夕寒。既悲月户清。复切夜虫酸。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傥结弦上情。岂孤林下弹。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一迳林杪出,千岩云下看。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两大推平日,三从播後声。忧劝登上寿,箫鼓闭佳城。缌布千人从,松楸十里行。哀荣动邻里,点笔竞诸生。
谁道春从何处来,只从金阙遍瑶台。苍龙便入时巡仗,玉液还飞行庆杯。
是间南极老人星,乔木修篁亦有情。直向朱明为后殿,不随黄落入秋声。儿孙衮衮看新出,兄弟团团得晚成。笑阅世人心事短,却从黄老问长生。
山榴子结又重开,巢燕雏飞却续回。雨足人畦千顷稻,日长风舞一庭槐。浩歌从酒愁仍在,作意观书睡已来。常恨流年不相贷,若为更著暮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