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声名天下知,满簪霜雪白麻衣。
谁将一著争先后,共向长安定是非。
有路未曾迷日用,无贪终不乱天机。
闲寻道士过仙观,赌得黄庭两卷归。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赠樊处士
小子声名天下知,
满簪霜雪白麻衣。
谁将一著争先后,
共向长安定是非。
有路未曾迷日用,
无贪终不乱天机。
闲寻道士过仙观,
赌得黄庭两卷归。
中文译文:
送给樊处士
少年的声名天下皆知,
满头白发,身着麻衣。
谁能超越,争先争后,
共同决定长安的是非。
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不贪不乱天机。
闲逛寻找道士拜访仙观,
赌注黄庭的两卷归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以赠词的形式写给樊处士。诗中描绘了处士无私、才名闻名天下的形象。
首先,诗人描述了樊处士的容貌,他满头白发,身穿朴素的麻衣。白发象征着他的年龄,而麻衣则凸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不重视,更专注于追求道义与学问。他以素朴的形象展示了自身的修养和品格。
接着,诗人指出樊处士的声名已经传遍天下,大家都知道他的才华和道德。同时,他也强调了处士不谋私利,竞相趋附处士,共同参与长安城的决策,以此点明了樊处士在政治上具有的影响力和威望。
在第三、第四句中,诗人赞美了樊处士的正直与清高。樊处士没有迷失自己的人生道路,不为物质财富所诱惑,也不会被权谋所动摇。他的心境始终冷静而明晰,理解并符合天道。
最后,诗人提到了樊处士的闲暇时光。他会去寻找道士并拜访仙观,这显示了他对修道的向往和追求。黄庭是指道家经典《黄庭内景经》,诗中的两卷可能指的是这部经书。樊处士赌得经书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在自己的学问和修养中,使得他的境界更上一层楼。
整首诗表达了齐己对樊处士的赞美和敬佩,将他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物形象,强调了他的品德和学识,同时鼓励读者们效仿他的榜样。
指崖屹立镇山川,万丈巍巍势插天。风日双清时有限,乾坤一览景无边。东西岘丹青与献,南北群峰紫翠边。我欲凌风登绝顶,一声铁笛叫飞仙。
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
春去云藏岳麓,梅黄雨涨昭潭。政尔倚栏无那,一瓯唤起清谈。
舒啸孤怀壮,天风荡杳冥。草枯秦地白,云尽鲁山青。闻道尊庄子,沽杯候野亭。平生辛苦事,须信此行经。
碧海蓬莱外,扶桑日本东。居然成绝域,久矣染华风。王化能柔远,遐琛亦会同。佛书龙藏古,梵夹象胥通。问道来飞锡,浮生若转蓬。中朝师法在,厚往圣恩隆。归羡翩翩鹤,吟瞻肃肃鸿。片帆唯就日,万里若游空。洗钵鲛人室,焚香海若宫。将迎烦国主,感叹聚邻翁。告别行何遽,题诗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