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
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
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
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可止,姓马氏,范阳房山人,长近体律诗。干宁中,赐紫。后唐明宗令住持洛京长寿寺,署号文智大师。有《三山集》,今存诗九首。
《赠樊川长老(一作清尚诗)》是唐代诗人可止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修的长老的形象。
译文:
面颊瘦削,颧骨明显,滿面灰白胡须垂。坐在石头上,犹如鬼魅一般。走出门外,路人都说他是个疯子。水潭照到他的身影,在汉朝的国土里洗去了尘埃,在隋朝的山林里长出了桧木。白天受过天狼星的照耀,凉风吹拂四肢。
这首诗词通过形容一个长寿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心无杂念、精神高度专注的状态。他的面容瘦削,可见颧骨凸显,长满了灰白色的胡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般。但是,当他走出家门时,周围的人都说他是疯子,不能理解他的修行之道。
诗词通过描写修行者的形象,呈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境界。水潭的倒影洗净了他在汉朝的尘埃,桧木的生长展现了他在隋朝的精神意境。他曾经受到太白(指天狼星)的照耀,象征着他在宇宙间游走,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清风吹拂他的四肢,使他感受到宇宙间的凉爽与宁静。
这首诗词使人联想到修行者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超脱的境界。他舍弃了世俗的欲望和杂念,专注于修行,达到心境的平和与宁静,与天地相融合。同时,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形象和景物的变化,诗人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生长。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清修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脱的境界。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