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歷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赋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復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祕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勅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译文:
赠给房卢氏琯
无论何等优秀的人,都会忘记自己,而关爱苍生。也许他只有十个房间,但弦歌在两个房梁间响起。他日复一日忙于工作,但仍然坐在农田里务农。夕阳下,各自村庄在相望,而邑里多了鸡鸣的声音。秋天的山是多么纯净,翠绿覆盖着寒冷的城市。他视事时兼顾休息,对书籍不加簪缨修饰。荒凉中,人和官员都疏远,而鸟雀飞落在空旷的庭院。我尊重的是这种朴实的心境,他晚年的行为与他平生不同。他将寻找一个海岛居住,守护和平解除上天的惩罚。也许他可以建造安邑,而茅茨屋是他的试验之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忘我奉献的普通人的形象。他是一个达人,关心他人的福祉,忘记了自己。他虽然只有十个房间,世俗财富并不丰富,但他的心灵和音乐能够充实他的生活。尽管有家庭、工作和繁忙的生活,他还是坚持务农,忠于自己的本分。他热爱大自然,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他是一个真诚和朴实的人,不喜欢虚华和功利。尽管他老了,但他的行为依然与众不同,他将寻求一种平静的生活,保护和平与正义。同时,他也愿意为他所热爱的地方做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奉献精神和朴素生活的崇敬。诗中既有对苍生的关心,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作者对平凡人物的真实感受。通过对房卢氏琯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达了深深的敬意,并将他作为一个榜样。
诗中的景物描写鲜明而生动,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喜爱。从桑榆郁相望的景象到秋山的净化,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而诗中的人物形象则展示出普通人在平凡中的伟大,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体现了对朴实与真诚的赞美。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勤劳朴实、关心他人和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这种赞美也是对于一种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即每个人都能够以真诚和贡献为基础,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