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
年丰最喜唯贫客,秋冷先知是瘦人。
幸有琴书堪作伴,苦无田宅可为邻。
洛中纵未长居得,且与苏田游过春。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赠侯三郎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爱东都好寄身,
足泉多竹少埃尘。
年丰最喜唯贫客,
秋冷先知是瘦人。
幸有琴书堪作伴,
苦无田宅可为邻。
洛中纵未长居得,
且与苏田游过春。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写给名叫侯三郎中的人的赠诗。诗中表达了白居易对东都(指长安,唐朝的首都)的钟爱和渴望,东都的气候宜人,有足够的泉水和竹子,少有尘埃。他说年丰之时最喜欢贫穷的客人,因为他们更能体会到贫困的辛苦。他认为秋天的寒冷可以预示出瘦弱的人。虽然他没有田宅作为邻居,但他有琴书作为陪伴。他虽然在洛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但与苏田(指苏州的田园风光)一起游玩过一个春天。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白居易对东都的喜爱和向往,他认为东都的环境宜人,适合居住。诗中描绘了东都的美景,泉水和竹子象征着自然之美和宁静,少有的埃尘代表了洁净和清新的环境。诗人通过表达对贫穷客人的喜爱,传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贫穷的人更能理解贫困的痛苦,并更加珍惜和欣赏富饶的年景。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虽然没有田宅,但有琴书作为伴侣,表达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依赖。诗中洛中与苏田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田园风光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东都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表达了对贫富差距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它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寺接江声秋月上,楼依野色夕禽还。
归去来兮觉今是,不知我者谓何求。
忆昔闲居日,端二逢始生。升堂拜亲寿,抠衣接宾荣。载酒出郊去,江花相送迎。诗歌和盈轴,铿戛金石声。于时果何时,朝野方休明。人生足自乐,帝力无能名。譬如江海鱼,与水俱忘情。讵知君父恩。天地同生成。旄头忽堕地,氛雾迷三精。黄屋朔风卷,园林杀气平。四海靡所骋,三年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沉。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长年肉食定何功,乞汝豚足且慰穷。猿臂将军应老矣,南山忽忆夜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