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间笔工麻粟多,精艺惟数冯应科。
吴升姚恺已难得,陸震杨鼎肩相摩。
我游金渊饭不足,破砚生苔尘满目。
毛锥自笑不中书,白发纷纷老而秃。
中山博士子墨卿,贻书荐至杨茂林。
里儒大半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
善刀而藏归勿出,博士校书行有日。
定当致汝数百枚,东坡有云北方无此笔。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溧水杨老》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游历浙江地区时所见所感,以及对杨老的赞美和自嘲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浙间笔工麻粟多,
精艺惟数冯应科。
吴升姚恺已难得,
陸震杨鼎肩相摩。
我游金渊饭不足,
破砚生苔尘满目。
毛锥自笑不中书,
白发纷纷老而秃。
中山博士子墨卿,
贻书荐至杨茂林。
里儒大半习刀笔,
耳闻竽瑟谁知音。
善刀而藏归勿出,
博士校书行有日。
定当致汝数百枚,
东坡有云北方无此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浙江地区的文人墨客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杨老的赞美和自嘲之情。首先,作者提到浙江地区的文人们以写字为生,麻粟是指书写时用的纸和墨,而冯应科则是指冯应之,一个精通书法的艺术家。吴升、姚恺、陆震、杨鼎都是当时的知名文人,他们的才华和艺术已经很难被超越。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自己游历金渊时的困难和不足之处。他的饭食不足,破砚生苔,书房布满尘土。毛锥是指用于刮墨的小工具,作者自嘲地说自己的毛锥笑话了自己,因为他写的字不如冯应之般出色。白发纷纷,老而秃,表达了作者年岁已高,头发稀疏。
随后,作者向中山博士子墨卿杨茂林致以赠书之词。他称杨茂林为博士,显示了对杨茂林学识的称赞。他将自己的书送给杨茂林,并希望杨茂林能够欣赏。他说大部分的文人都擅长刀笔之术,而不是懂得竽瑟音乐的艺术,暗示自己的文字才华。
最后,作者表示他将把自己的好笔送给杨茂林,数百枚,以示赞赏。他引用了东坡的话,说北方没有这样的笔,暗示自己的笔才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浙江地区文人墨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杨老的赞美和自嘲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艺术和学识的追求,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自嘲。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话别几年一月留,离歌还起楚江楼。往来笑了蚁旋磨,得失顾予鱼中钩。雍具且侯真戏事,冯唐已老盍归休。凭君为扫筠庄榻,要着南来新白头。
老子犹龙不可亲,庄周与蝶孰为真。补还石鼎吟边句,飞作临皋梦里人。
濯水锦窠艳,颓云仙髻繁。全欹碧槲叶,独占紫球栏。谁谓萼华极,芳心多隐桓。
吾师既续惠休才,况值高秋万象开。吟处远峰横落照,定中黄叶下青苔。双林不见金兰久,丹楚空翻组绣来。闻说近郊寒尚绿,登临应待一追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