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中四尺镜,照人五臟何炯炯。
桑田沧海千馀年,百炼依然化为矿。
君从何处得此物,铸就双瞳敌秋月。
向来照心今照形,不事澜翻三寸舌。
远冲风雪肯我过,看来犹未深知我。
我方簑笠立钓矶,万事浮云都勘破。
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纷道途,暗中许负应卢胡。
试问何如林家老碧鉴,不知天津桥上复有龙钟无。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林碧鉴相士》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赠送给林碧鉴相士
咸阳宫中有一面四尺的镜子,照出人体五脏的明亮光辉。经历了千余年的沧海桑田,经过百次炼制,依然变成了一块宝贵的矿石。你从何处得到了这样的宝物,使你的双眼能够与秋月一较高下。过去你只照心灵,如今你也照现实形象,不再参与纷争,不再用三寸舌头说闲话。即使远行遭遇风雪,你也愿意与我同行,但你似乎还不完全了解我。我身穿蓑衣,戴着斗笠,站在钓鱼台上,看破了世间万事如浮云。唉呀,现在神目鬼眼纷纷出现在道路上,暗中可能有人背叛我。请问林家老碧鉴,你是否知道天津桥上还有一座没有龙钟的桥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赠送林碧鉴相士为主题,通过描绘一面四尺镜子的神奇之处,表达了对林碧鉴相士的赞美和敬意。诗中的镜子象征着林碧鉴相士的洞察力和智慧,能够透视人的内心和真实面貌。作者通过描述镜子经历了千年沧海桑田和百次炼制,强调了林碧鉴相士的才华和经验的积累。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林碧鉴相士的信任和依赖。作者描述了自己身穿蓑衣、戴斗笠站在钓鱼台上的形象,意味着他在世俗纷争中看破了一切,而林碧鉴相士则能够看透他的内心和真实面貌。作者希望林碧鉴相士能够帮助他洞察世间的虚妄和背叛。
整首诗词以对林碧鉴相士的赞美和期望为主题,通过描绘镜子的神奇之处和作者自身的形象,表达了对真实和洞察力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暗示了世间的虚妄和背叛,以及作者对林碧鉴相士的期望和信任。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扣风。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洛阳自古帝王都,百战荆榛只故墟。零乱园林遗物在,嬉游人物古风余。草迷公子障泥锦,花近佳人油壁车。漂泊强随游客辔,不辞尘土污衣裾。
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
花无长在树,人无长在世。有花须常赏,有酒须当醉。秋霜上鬓来,春风吹不去。
鸟雀喧秋未肯栖,狂风吹树影离披。屋边尚有斜阳在,更看山人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