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

衣敝不羞狐貉,气华正在诗书。
穷通故是有命,天也岂人力欤。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诗词:《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赵蕃向曾耆英致敬的四首六言诗之一。诗人通过描绘曾耆英的形象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了曾耆英的衣袍破旧不堪,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展示了他的谦逊和不以物喜的态度。这种态度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和修养。

接着,诗人称赞曾耆英的才华出众,他的气质和才情在文学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里的“气华”指的是他的文采和才情。

诗的下一句“穷通故是有命”,表达了诗人对曾耆英境遇的理解。诗人认为人的贫富、穷通都是命运的安排,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

最后一句“天也岂人力欤”,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天命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人的命运受到天意的支配,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曾耆英的赞美和思考,显示了对天命和人力的思索,以及对人的品德和才华的敬重。这种褒扬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感慨,具有深远的意义。

  • 《和张功父梦归南湖》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桃李能言春满坐,向人犹自诉霜寒。

  • 《雁山》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 《竹房》

    三茎曲与两茎斜,径直门风八字开。拟向翠微寻路入,知他赚却几人来。

  •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 《德回上人写予真求赞》

    非律非禅自在身,免丁不纳没公凭。明知未是庞居士,且可题为破戒僧。

  • 《幽居院》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