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

我敬大门名节,绝叹乃孙贱贫。
故知风气犹在,不肯叩户随尘。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是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敬重大门的声望,无法不叹息我孙子的贫穷。从而知道社会的风尚依然存在,我不愿意随波逐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礼仪和家族声望的尊敬,以及对贫穷和社会风气的思考。作者敬重家族的声望,却感叹自己孙子的贫困,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变迁和贫富差距的存在。然而,作者并不愿意随波逐流,他坚守原则,不愿妥协于社会的浮华和虚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家族声望和贫穷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虽然敬重家族的声望,但他也看到了社会风气的弊端和贫困的现实。他意识到社会并没有完全改变,风气仍然存在,但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意迎合社会的浮躁和庸俗。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宋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社会风气多样,贫富差距明显。赵蕃在这首诗词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社会道德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虽然只是四句简短的六言诗,但通过对家族声望、贫穷和社会风气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态度。它既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