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坡久矣郡城东,居士来游地望崇。
问舍求田烦作计,拈槌竖佛看谈空。
共分庞老沈江宝,要奉儋州秃鬓翁。
去作开山第一代,灯灯相续到无穷。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僧文可往黄州建东坡寺》是宋代楼钥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座小山长时间矗立于郡城的东边,
居士们前来游览,地方名声远播。
他们询问住宅,寻求土地,忧心忡忡地筹划;
握起锤子,竖起佛像,凝视着虚空中的谈话。
共同分担着庞老、沈江、宝,这些有名望的人物,
愿意效法儋州的秃顶老者,尽力奉献。
他们将成为建立东坡寺的第一代开山人,
明灯将一直相传,绵延不断,永无止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楼钥对参观黄州建东坡寺的居士、僧侣和修建者的赞赏和敬意。诗人描述了这座寺庙建在郡城东边的小山上,吸引着前来游览的居士们。他们为了修建寺庙,忙于筹划住宅和土地,同时也埋头苦干。诗人提到了一些有名望的人物,表示愿意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的奉献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建立这座寺庙的第一代开山人的敬仰,预示着明灯将永不熄灭,代代相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黄州建东坡寺的场景和参与者。诗人通过对居士们的描述,展示了他们为修建寺庙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精神。诗中所提到的庞老、沈江、宝以及儋州的秃顶老者,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名字象征着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人对这些人物的赞颂,体现了对他们的敬佩和钦佩之情。整首诗词以“灯灯相续到无穷”作为结尾,表达了寺庙将代代相传的意愿,寓意着佛法的永恒和精神的传承。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黄州建东坡寺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佛教信仰和修行道路的追求和奉献。同时,诗中对人物的赞扬和敬意,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精神风貌的关注和理解。整首诗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充满着崇高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宗教情怀。
起来汗浃似翻浆,容带清风变早凉。鹤子曳衣犹浅褐,鹅儿对酒已深黄。白莲近揖三千女,丹荔遐招十八娘。但把槐忙付年少,不妨老伴燕林塘。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后饮曹参酒,先和
柏上有群乌,一乌飞向东。方栖头与人司吉凶。八月禾已获,九月黍已舂。竞持美酒相庆乐年丰。借问何能尔,时平无困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吾宗老兄弟,夫子最高明。问学穷根柢,公忠出性情。夙能全至孝,元不念修程。道自成均重,身由射策荣。把麾闻列郡,持橐贰春卿。得请还山早,居家旧疾平。正安琳馆乐,忽报玉楼成。死后名逾盛,生前志未行。他年如定谥,谥号决当清。
春风有多少,尽入使君家。当与那人乐,满园桃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