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法达曾经见老卢,
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
笑把吴鸾细字书。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向石台长老赠诗的作品。法达曾与老卢有过一次见面,半生的勤苦在一瞬间变得虚幻。诗人表示自己内心的通达使口诵经典变得无碍,他开怀笑着将吴鸾的细字书献给长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和对佛法的理解。首句描绘了法达与老卢的相见,暗示了一次重要的经历或领悟。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艰辛努力的领悟,一切都在瞬间变得虚幻。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对佛法的领悟,他的心灵通达使得诵读经典毫无障碍。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诗人笑着将吴鸾的细字书赠予长老,展现了他对佛法和修行的轻松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的态度,展示了他豁达乐观的心境。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绝句的格律,字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苏辙的才华和诗人的心境。
春日烟沙岸,禅房风竹窗。有时倾绿酒,随处见清江。世路纷多辙,吾生老此邦。千林看不尽,白鸟去双双。
汉铸九金神鼎,隋书小字莲经。刚风劫火转青冥。护守应烦仙圣。昨梦归来帝所,今朝寿我亲庭。只将此宝伴长生。谈笑中原底定。
圣代无为化,郎中似散仙。晚眠随客醉,夜坐学僧禅。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人生知此味,独恨少因缘。
老不禁寒起每迟,出门萧散午晴时。春回九地梅先觉,霜霣千林竹不知。药圃采苗芒屦湿,石泉照影角巾欹。归来未过西檐日,袖手悠然独咏诗。
忆曾守岁荆州夜,多少艰虞共济人。一纪重来仍作客,百年谁是自由身。干戈满地今犹昨,日月行天故复新。愿及春回再清晏,绿蓑永换黑貂尘。
玉水风船擘岸开,一帆飞到雨花台。思量饶歙山溪路,梦里征行也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