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潮门外王居士,平昔交游遍海涯。
本种杉松为老计,晚将亭榭付邻家。
为生有道终安隐,好事来游空叹嗟。
犹有东坡旧诗卷,忻然对客展龙蛇。
〈王君旧有园亭,子瞻兄名之曰“种德”。
其亭顷以贫故鬻之矣。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赠王复处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潮门外等候的王居士,
往日里游历过各处海涯。
他种植的杉松已成为他晚年的寄托,
将他的亭榭留给了邻人。
他一生追求道义,最终找到了宁静隐居的归处,
但好事情来临时他会出来游玩,却空有感慨。
他还保留着东坡写的旧诗卷,
快乐地与客人分享着其中的龙蛇故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王复处士的生活景象和他对逝去岁月的思考。王复处士是苏轼的朋友,他曾经周游各地,拥有广泛的交游。在晚年,他选择了隐居并将自己的亭榭留给了邻人。他追求道义和宁静,但当有趣的事情发生时,他仍然会出来参与,并感叹时光的流逝。他保留了东坡写的旧诗卷,与客人分享其中的故事,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王复处士的人生轨迹和他的思想情感。诗中通过描写王复处士的隐居生活和他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人生态度。王复处士将自己的亭榭留给邻人,表现了他慷慨的品质和对友谊的重视。诗中的"好事来游空叹嗟"一句,表达了王复处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最后一句"忻然对客展龙蛇"则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王复处士的风采和生活态度。通过描写他的隐居生活、对道义追求的坚持以及对文学的热爱,诗中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自在的境界。这首诗词既展现了苏轼对王复处士的赞颂,也通过描写王复处士的人生境遇,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春拜有耕夫,扣角卧林麓。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何如一蓑寒,风雨立於独。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空山多白云,万此空有足。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举世无与娱,逝方
闻说江边起柁楼,欲将吾道付沧洲。三年恶瞰卢仝屋,一日轻装范蠡舟。蹈海高怀欣独往,济川好手蹇难留。樯阴舸下能容我,雨笠烟簑傲白鸥。
天媛贪忙为灵匹,几时留巧向人间。
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貌古骨癯,云閒月孤。相随似有,认著还无。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