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百年,兄弟一世。
归乎其全,抑有公议。
遗墨散轶,得自名裔。
人其监兹,岂必名位。
岳珂(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飞孙,霖子。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爲朝官,歷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十二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爲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爲湖广总领。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年,復起爲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卒年六十余。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爲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又有《宝真斋法书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事迹散见本人有关着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合编爲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曾文昭肇时寒帖赞》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曾文昭先生的赞美和敬意,描绘了他的家族传承和家族情感,并探讨了名声和地位对于一个人的真正重要性。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如下:
曾文昭的风范在世间闪耀,
祖孙相承百年,兄弟相伴一生。
他的事业归功于他的全心投入,
但也有公众的评议和评论。
他的墨迹散布开来,得到了名门望族的赏识。
人们监视他的行为,不一定只看重他的名望地位。
这首诗词以曾文昭先生为主题,通过描述他的家族传承和兄弟情谊,强调了家族的重要性。诗中提到了曾文昭先生对事业的全心投入,而公众的评议和评论则暗示了外界对他的关注和评判。诗中还提到了他的墨迹得到名门望族的赏识,暗示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最后,诗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人们对待他的态度不应仅仅基于他的名望和地位,而应更多地关注他的行为和品质。
通过这首诗词,岳珂赞美了曾文昭先生的家族传承和个人成就,同时也思考了名声和地位对于一个人真正的重要性。诗词结构简洁,用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思想追求。
试问田中有几人,插锹叉手意分明。可怜不逐南山去,撒手归家罢问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灯光渐比夜来饶,人海鱼龙混暮潮。月照梅花青琐闼,烟笼杨柳赤阑桥。钿车过去抛珠果,宝骑重来听玉箫。共约更深归及早,大家明日看通宵。
三载施为,十全八九,有些未及功圆。不曾行疏,所惠自然钱。也不修斋动众,一麻麦、任润灵田。非外觅,无中造化,有口妙难言。道传。明易象,倒颠光运,天地之先。觉无形应物,非?中边。清静金婴玉姹,虚无里、汞结灵铅。六铢挂,大罗归去,重受玉皇宣。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