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仕宦求餬口,敢惮水浮兼陆走。
朅来京口见花落,归去西风未吹柳。
山寻北固初知路,水饮中泠未盈缶。
徒劳结束解书剑,未觉尘埃生户牖。
瓜洲澄江晓如镜,照水自觉秋容瘦。
因公忽致旧酒壶,恍如梦觉南柯守。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生仕宦求餬口,
敢惮水浮兼陆走。
朅来京口见花落,
归去西风未吹柳。
山寻北固初知路,
水饮中泠未盈缶。
徒劳结束解书剑,
未觉尘埃生户牖。
瓜洲澄江晓如镜,
照水自觉秋容瘦。
因公忽致旧酒壶,
恍如梦觉南柯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受。作者自称曾经在官场上奔波,只为了温饱生活,不敢妄想富贵。他在经历了一番辛劳之后,回到京口,却见花已凋谢,还没感受到秋天的凉风吹动柳枝。山寻北固,水饮中泠,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清静生活的渴望,但却未能如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解放了自己的剑,却没能阻止尘埃从窗户进入。最后,作者以瓜洲澄江的景色来自喻自己,觉得自己的容颜因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瘦。他感慨地说,因为公务之需,他突然得到了旧时的酒壶,仿佛是梦醒了南柯一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求学、奔波和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抒发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叹,花凋谢、秋风未至,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受。同时,他对于追求理想和清静生活的努力,却被现实所阻碍,表现了一种无奈和苦闷之情。最后,通过瓜洲澄江的景色,作者将自己的境遇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借景抒情,通过对于人生追求和现实阻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这种对于现实的反思和对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深思。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