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来趋向别,乃是拙庵孙。
秋色添禅寂,松声夺俗喧。
路行须避蚁,饭剩或呼猿。
单钵随缘住,寻常懒出门。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悟上长》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心境,表达了对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怪来趋向别,乃是拙庵孙。
秋色添禅寂,松声夺俗喧。
路行须避蚁,饭剩或呼猿。
单钵随缘住,寻常懒出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胡仲弓的自我描写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首先以自嘲的语气说自己是个怪人,出于个人的喜好和追求,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他自称是某庵寺的孙子,可能是指自己虽然非僧人,但生活在寺院里,与僧人们有一种亲近的关系。
接下来,诗人以描绘秋季景色的方式,表达了他在禅修寂静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宜人。秋天的景色为禅修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氛围,而松树的声音则使他远离了纷嚣喧哗的尘世。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清静、宁谧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在松涛和秋景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愿。
诗中提到了遇到蚂蚁时要避让,以及饭菜剩下时会呼唤猿猴来分享。这些细节揭示出诗人生活的简朴和与自然的亲近。他在行走的路上会留心蚂蚁,不希望给它们带来困扰,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和谐的态度。而当饭菜剩下时,他会呼唤猿猴来分享,进一步表现出与自然界的亲密联系和对共生关系的理解。
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以一钵的行囊,顺从缘分而居住,没有过多的物质负担和欲望,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他懒散地出门,不受世俗的束缚,不受琐事的困扰,追求内心的自在与平静。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胡仲弓追求闲适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他向往禅寂的宁静,远离喧嚣与纷扰,与自然相依相伴,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诗词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在的生活哲学,引发人们对自然、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映空终日但如丝,安得垂檐似绠縻。须作深秋霜雨想,要无遗恨俗晴时。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去留出处勿相关,炼得心丹已九还。自有文章为鼓吹,只将廓庙等云山。百年有酒堪留念,万事无心忘驻颜。郎署分符旧名姓,安知不在覆盂间。
千寻万仞峰,灵宝号何从。盛立同吾道,贪程阻圣踪。岭奇应有药,壁峭尽无松。那得休于是,蹉跎亦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