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轻官且冷,君喜在亲民。
村路不闻犬,县城长似春。
架高书少蠹,厅静隙无尘。
考满留碑去,清风励后人。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赠县宰》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俸轻官且冷,
君喜在亲民。
村路不闻犬,
县城长似春。
架高书少蠹,
厅静隙无尘。
考满留碑去,
清风励后人。
诗意:
这位县宰的俸禄微薄,地位低微,但他乐意亲近百姓。乡村的路上寂静无声,听不到狗吠声,而县城则常年如春。书架高悬,书籍少有被虫蛀,官厅清净,没有尘埃的缝隙。这位宰相考中功名后,留下了一块石碑,鼓舞后人努力奋发。清风吹拂,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位县宰的境况和他的为官之道。宰相的俸禄微薄,地位不高,但他却喜欢亲近百姓,关心民生。乡村的宁静与县城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县城的昌盛景象。诗中描述了书架高悬,书籍少有被虫蛀,官厅清净无尘的场景,展现了宰相治理有方、廉洁奉公的形象。最后,作者提到这位宰相考中功名后,留下了一块石碑,希望通过这块碑鼓励后人,使他们受到清风的感召,努力奋发向前。
这首诗词展示了夏竦对清廉官员的赞颂和对廉洁政治的向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宰相关心民生、勤政廉洁的形象,以及他对后人的期望。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宰相的品质和影响力,启发读者珍惜清廉的品质,勉励后人追求进步。
阴沉天气连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
曹侯辍耕,学于上国。进士起家,为吏有绩。虽窭人子,孔武且硕。我惠我威,养我好子。我勤我暇,不借吏史。虎暴人境,肆作机穽。侯曰彻之,病在乎政。惟此戾虫,乃与政通。风林岑蔚,征夫不逢。我作颂声,与民歌之。不诬方将,俾勿磨之。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莫嫌司职小,先圣亦曾为。蕃息更何事,萧閒且赋诗。尔牲诚具止,尔牧自来思。考牧宣王雅,应拈短笛吹。
二曜五缜万古县,甘石之学今不传。术家能以天占人,圣人乃以人占天。仁义礼智性所具,吉凶祸福命使然。命天俵赋定不易,性我受用修则全。经文二百有五字,明德乃在新民先。君从何处讲此学,直牙建洛窥先贤。工夫潜深秋日静,本真莹静霜月圆。市声初散帘欲下,龟荚未收客下马。
瀼西一舍许,两山势回合。巨石状城门,铁衣护周匝。楚蜀相犬牙,乾坤互辟阖。云龛入玲珑,元气深吐纳。风搜群窍开,水树声互答。推蓬暂此清,巫山事杂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