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星学叶冰壶》

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
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
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
阿谁琢雪开琼花,貯向玉壶寒照骨。
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趼丝成五色。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
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甦。
原化冰蚕作冰趼,上天下地成冰壶。

作者介绍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赠星学叶冰壶》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祝融掷火驱六龙,
火轮吐焰烧长空。
彤云挂树凝翠歇,
九根灼烂红炉中。
黑菟喘啸风不起,
紫蛟嗔卧潜幽宫。
燕然山高倚绝壁,
下有凌阴厚千尺。
阿谁琢雪开琼花,
贮向玉壶寒照骨。
层冰底下浴蚕虫,
口吐趼丝成五色。
冰姿入火热不焦,
那识人间烁金石。
苍生病暍死道途,
左拥右扇唤不甦。
原化冰蚕作冰趼,
上天下地成冰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神秘壮丽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火焰、神龙、彩云、冰壶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篇展现了神话中的祝融神,他驾驭火焰和神龙,创造出壮观的景象。火轮喷射出熊熊烈焰,烧灼着长空,彤云挂在树上凝结成美丽的翠色,九根火焰熊熊燃烧,像红炉中的火柱一样炽热。这种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和壮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黑菟(黑熊)喘息咆哮,但风却不起,紫蛟怒吼躺卧在幽深的宫殿中。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凶猛的氛围,突显了自然界中隐藏的力量。

在燕然山高耸峻峭的绝壁上,下面有厚厚的乌云遮蔽,延伸至千尺之下。这里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高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险峻和困难。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神秘的人物,他雕刻着雪花,打造出琼花,并将其保存在玉壶中,冰冷的光芒照亮着骨骼。这里展现了一种精湛的艺术和人造之美,与自然界的瑰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冰下的蚕虫,它吐出五色的丝线,形成层层叠叠的冰冷结构。冰姿融入火焰中却不焦化,这里表达了一种坚韧和不受外界影响的力量。

最后,诗人以苍生病故和求生不得为结尾,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渺小。左拥右扇的呼唤无法唤醒死者,原化为冰蚕的冰趼,上升到天空,下沉至地下,最终成为了一个冰壶。这种转变象征了生命的循环和不朽的力量。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神奇景象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之情。诗人借助壮丽的景象和神秘的元素,传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同时也启发人们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诗人何梦桂独特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瑰丽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使读者在诗意的世界中感受到壮观与神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

  • 《马要寺》

    水国何年寺,萧条野渡边。僧驱田雀倦,神抱海犀眠。细网垂秋屋,残灯泊暝船。数家枯柳下,犹有旧人烟。

  • 《游清泉寺》

    为爱山房峭绝,十年两借禅床。松声夜半清枕,洗尽世间笙簧。

  •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 《设醮灵仙观》

    瑞气匆匆雨露边,璧门金阙倚层巅。青霓绛节严中夜,绿盖丹与会九天。香染旧泥封宝洞,声传鸣鹤湛灵泉。分明步入烟霄上,何必餐霞驻少年。

  • 《送人出塞》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 《岁日感怀》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