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谢人世,诛茅乱峰曲。
三衣不着蚕,一饭长分鹿。
露滴秋迳松,烟蒙晓窗竹。
真隐澹无营,怡然心自足。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赠隐僧》是宋代高僧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僧谢人世,
诛茅乱峰曲。
三衣不着蚕,
一饭长分鹿。
露滴秋迳松,
烟蒙晓窗竹。
真隐澹无营,
怡然心自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高僧谢绝尘世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了高僧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和物质享受,而是选择远离纷扰,过简朴自足的生活。他不穿丝绸,不吃肉食,与蚕蛾无关,只靠一点野菜和山泉水维持生活。他的住所是在山间清幽的地方,清晨的烟雾笼罩着窗前的竹林,秋天的露水滴落在林间的松树上。高僧过着淡泊无欲的生活,心境宁静满足。
赏析:
《赠隐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高僧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境界。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露水、秋径、松树、烟雾和竹林,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通过高僧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诗词表达了对名利和物质欲望的超越,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满足。作者通过对隐修生活的描绘,讴歌了隐逸主义的理念,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自由。整首诗词情感淡然,意境幽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境界,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忽忽年来事,栖栖老后怀。鸟归巢断木,蚁出漏空阶。吾道偏宜懒,江河不可排。秋风一雨歇,山色满虚斋。
泥滑滑,仆姑姑,唤晴唤雨无时无。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荐。年来贵,无酒沽。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元戎授钺为防边,斥堠传烽未息烟。尽道长驱如卫霍,何人起冢象祁连。
无语凭栏珠泪潸,双眉蹙蹙锁春山。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隐居何事可谋生,尧舜难周畎亩情。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