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隐者》

五岳嵩当天地中,闻伊仍在最高峰。
山藏六月阴崖雪,潭养千年蜕骨龙。
物外自应多至乐,人间何事忽相逢。
饮罢飘然不辞决,孤云飞去杳无踪。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赠隐者》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境界和追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五岳嵩当天地中,
闻伊仍在最高峰。
山藏六月阴崖雪,
潭养千年蜕骨龙。

这首诗词以五岳之首的嵩山为背景,表达了隐士的高尚品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中的"伊"指的是隐士,他在最高峰上,象征着他的境界高远。"山藏六月阴崖雪"表达了嵩山在六月依然有雪,暗示了隐士的清净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潭养千年蜕骨龙"描绘了山中潭水中养育了千年的蜕骨龙,象征着隐士的修行和长久的积累。

物外自应多至乐,
人间何事忽相逢。
饮罢飘然不辞决,
孤云飞去杳无踪。

这部分表达了隐士对物外境界的追求和对人世间事物的超然态度。诗中说"物外自应多至乐",意味着隐士在超脱尘世的境界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人间何事忽相逢"则表达了隐士对于世俗之事的冷漠和不以为然。"饮罢飘然不辞决,孤云飞去杳无踪"描绘了隐士饮酒之后,轻松自在地离去,如同孤云飘逸,消失在远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境界和追求,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世俗之事的冷漠态度。它展示了隐士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

  • 《秋蝶二首》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 《酬人偈》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 《近代吴歌 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 《攻媿斋》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 《淮上寄赵茂实》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