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虽有径,绝向世间行。
薙草因逢药,移花便得莺。
甘贫原是道,苦学不为名。
莫怪苍髭晚,无机任世情。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歷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衆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歷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衆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赠隐者》是唐代薛能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前虽有小路,却已经断绝通往世界。剃去草木为药,移植鲜花引来了黄莺。忍受贫穷原本是一种修行,苦心学习并非追求名利。不要怪老年才有灰白的胡须,我心中没有世俗的纷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与一个隐士的相遇,表达了隐居与修行的生活态度。诗中隐士拒绝了通往世界的小路,以显示他独立于世的态度。他通过修掉草木来寻找药物,移植鲜花来吸引黄莺,这展示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他宁愿忍受贫穷,也不追求名利,体现了他对物质追求的超然态度。他并不在意晚年的胡须变白,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赏析:
《赠隐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式。诗中描绘了一个独立自足、远离世俗的人物形象。他通过剃草为药、移植花卉来吸引鸟儿,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对生活的安宁追求。他执着于修行,不为追求名利而苦学,体现了他对精神追求的坚守。诗中的隐士不为世间所动,不关心世俗的纷争,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对物质追求的批判。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隐士的修行态度,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它饱含着对人们内心世俗追求的反思,呼唤人们追求内心宁静与真实的精神境界。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崇尚精神追求的价值观念。
樽前旧厌繁多态,雪裹曾嫌淡少情。何似天容开夜色,数枝寒玉转轻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绿水双鸳一已沈,皇天更欲配何禽。不将血涕随霜刃,谁见朱殷未死心。
涧道行转深,余霞灭残景。然灯宿山房,枕席云泉冷。始知玉潭隈,乃有真仙境。翠微一磬幽,霁月寥天静。叶落霜渐寒,秋高夜弥永。不寐若有怀,啼鼯下松岭。
山脚斓斑日到迟,清连秦树夜猿悲。因思上古英雄帝,不见苍苍白白时。
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孤青似竹更飕飗,阔白如波长浩渺。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