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中文译文:
自己从事官员生涯,七年在长安。
唯有元君可得,方知交情难。
岂无山高稻苗,每寸无寒难。
岂无重要的水源,咫尺有波澜。
与他异于他人,久处发誓无欺瞒。
如古井无涟漪,有节节竹竿。
同为真心朋友,三共度芳华岁。
花下骑马游,雪中举杯欢。
衡门相逢迎,不带帽子和腰带。
春风高处打盹,秋月深夜观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彼此合而为一,心源无不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他的好友元稹的赠诗。他写到了自己在长安做官的七年的经历,以及他与元稹的深厚友谊。
诗中,白居易表示只有元稹才能真正了解他,体验到交情难以得来的感慨。他用山高苗稻和水源波澜来比喻真正的朋友是稳固而可靠的,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
诗人强调自己与元稹不同于他人,愿意长期和他交往,并发誓不欺骗。他用古井无涟漪和节节竹竿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如一。
诗人描述了他们二人的友情如花下游玩、雪中举杯欢庆,形容了他们之间的欢乐和亲近。他们可以互相在衡门相见,并不需要礼帽和腰带,这种友情真诚而自由。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们的关系不是为了共同的功名和官职,而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共鸣,他们的心意相通,没有分歧。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所推崇的友情和诗人对真挚友情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诚实友谊的讴歌。
三岁别吾弟,今归心始降。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预验鹊音喜,行看雁影双。西湖犹可泛,酤酒市羊羫。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未测前途暗,空追往迹陈。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
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