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形倚一笠,地水转两轮。
五霸之所运,毫端栖一尘。
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铛,中容五合陈。
十年此中过,却是英特人。
延我地炉坐,语软意甚真。
白灰如积雪,中有红麒麟。
勿触红麒麟,作灰维那瞋。
拱手但默坐,墙壁方谆谆。
今宵恨客多,污子白巾。
后夜当独来,不烦主与宾。
蒲团坐纸帐,自要观我身。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赠月长老》是一首宋代苏轼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形倚一笠,
地水转两轮。
五霸之所运,
毫端栖一尘。
功名半幅纸,
儿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铛,
中容五合陈。
十年此中过,
却是英特人。
延我地炉坐,
语软意甚真。
白灰如积雪,
中有红麒麟。
勿触红麒麟,
作灰维那瞋。
拱手但默坐,
墙壁方谆谆。
今宵恨客多,
污子白巾。
后夜当独来,
不烦主与宾。
蒲团坐纸帐,
自要观我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观月的场景,表达了苏轼对世事变幻、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内心自我宁静的追求。
诗的开篇,天形倚一笠,地水转两轮,表达了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的微不足道。五霸之所运,毫端栖一尘,指的是历史上的五霸之间的争斗,而自己的一生只是尘埃中的微小存在。
接下来的几句,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表达了苏轼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认为功名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儿女之情则是浩劫般的苦辛。子有折足铛,中容五合陈,指的是传说中的子夜铛,形容自己的不幸遭遇。十年此中过,却是英特人,表达了他对逆境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随后,苏轼描述了一个人邀请他坐在地炉旁,语言温和真挚,白灰如积雪,中有红麒麟。这里的地炉是指地炉炉边的座位,白灰如积雪暗示了主人的清洁和纯洁,而红麒麟则代表了主人的神奇和瑰丽之处。勿触红麒麟,作灰维那瞋,表达了苏轼对主人的尊敬和敬畏之情。
最后几句,拱手但默坐,墙壁方谆谆,表达了苏轼对主人的敬意和自己的恬静之心。今宵恨客多,污子白巾,暗示了苏轼对于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纯洁的追求。后夜当独来,不烦主与宾,是对独处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蒲团坐纸帐,自要观我身,意味着自己只需静静地坐在蒲团上,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人生和内心的反思,表达了苏轼对功名利禄和繁华世界的淡漠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和清净的追求。他通过描绘观月的场景,将自己置于天地之间的微小存在,表达了对功名浮华和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同时展现了对纯洁和内心自我观察的渴望。整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刻画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辨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
此君老去更风猷,冰雪生寒我辈流。穿径略容携客共,交情畴昔雅相投。
太伯新祠古让乡,老梅根畔水流长。十年梦寐三间屋,万古纲常一瓣香。扁榜大书元自孔,衣冠遗制合存商。向来曾拟荆蛮曲,许作迎神第几章。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夜渡浊河津,衣中剑满身。兵符劫晋鄙,匕首刺秦人。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昨缘秦苦赵,来往大梁频。
春事遽如许,劳人浑不知。柳垂山阙处,花发雨来时。薄宦祗憔悴,故园成别离。多情睇啼鸟,独与寸心违。
青青河畔草,皎皎林下人。草有四时色,人无千载身。胡为踏氛埃,樊笼长苦辛。君看鸿鹄飞,九万谁能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