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心亲十载前,相望南北久茫然。
喜倾白发论文酒,重访清江下濑船。
志大肯同悲抱璞,识高宁许笑求田。
已闚品藻传荆楚,更味阳春白雪篇。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这首诗词《赠张伯常之郢见过因话荆楚故事仍贶佳什》是宋代文人曾巩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见心亲十载前,
相望南北久茫然。
喜倾白发论文酒,
重访清江下濑船。
志大肯同悲抱璞,
识高宁许笑求田。
已闚品藻传荆楚,
更味阳春白雪篇。
诗意:
这首诗词是曾巩给张伯常的赠诗。诗人曾巩与张伯常相识已有十年之久,但由于相隔南北,长久以来未曾相见,所以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当两人终于相聚时,曾巩喜不自胜,倾诉心中的喜悦,像是倾倒了一杯白发(白发代指年老)论文的酒。他再次来到了清江下的濑船,回忆起往昔的往事。曾巩赞赏张伯常的志向和才华,他们志向坚定,宁愿同甘共苦,也不怕艰辛,表达出对纯朴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曾巩已经品味过荆楚的风土人情,也读过其中的名士传世之作,但他对于阳春白雪的诗篇更加倾心,表示对于清新明净的诗句更为欣赏。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曾巩对好友张伯常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荆楚地区文化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描写简练而生动,通过情感的流露和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曾巩内心的感受和对于张伯常的赞赏之情。曾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荆楚地区的喜爱和对清新明净的诗篇的偏好。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友情和文化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曾巩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纯朴的追求。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