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曾知合相宜堂》

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
隐几湖上人,恰恰修竹长。
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
亦如夜深月,照我冰雪肠。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
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
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
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曾知合相宜堂》是宋代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宜人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曾知合相宜堂,
曾经明白这座相宜堂是多么合适,
朝代:宋代,作者:释宝昙。

竹不解俗语,
竹子不懂凡俗的语言,
颇识天语香。
却懂得天地间的语言和香气。

经年北窗梦,
经过多年,北窗中的梦境,
十倍西湖凉。
更胜西湖的凉爽宜人。

隐几湖上人,
隐居在湖边小屋的人,
恰恰修竹长。
正好修剪着竹子的生长。

有时共竹语,
有时与竹子共同交流,
风雨撼一床。
风雨摇晃着竹床。

屋间恐飞去,
担心竹子会飞走,
著绣围上方。
给围墙绣上花纹。

念君爱臣心,
思念君主对臣子的爱护之心,
如爱竹在傍。
就像爱护身旁的竹子一样。

亦如夜深月,
也像深夜中的明月,
照我冰雪肠。
照亮我内心的冰雪。

闲官固自好,
闲暇的官员自然喜爱这样的生活,
要地庸何伤。
要地庸俗又有何伤害。

约束万卷书,
只约束住万卷书籍,
提携双锦囊。
随身携带着双层锦囊。

日边有新宅,
在太阳的边际有座新宅,
不种一亩桑。
却没有种植一亩桑树。

朝回碧幢底,
早晨回到碧瓦幢顶下,
真上相宜堂。
真正进入了相宜堂。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竹子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竹子不解俗语、懂得天地语言和香气,以及与竹子共同对话的情景,凸显了作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亲切感。诗词中的景象和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恬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心灵舒畅的境界。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描绘,作者传递了对自由自在、清净宜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谊和深情爱情的渴望。

这首诗词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思索。通过对竹子、窗户、梦境等元素的运用,作者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诗意深长的场景,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

  • 《江亭晚思二首》

    风烟酬酢费吟笺,剩句残章尚满前。际晚奚囊收未尽,一时寄在白欧边。

  • 《浮丘道人招魂歌》

    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齧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睢阳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

  •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工祝升阶,实户在位。祗达孝思,允修毖祀。类相有备,克恭乃事。俨恪其容,通此精意。

  • 《旅中遇故人》

    云薄清溪水,天寒黄叶负。乡关三载别,客路一樽同。旧事如昨日,问年俱老翁。相看今古意,泪冷菊花丛。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灵兮安留,烟燎既升。有硕其牲,有俎斯承。匪牲则硕,我德惟声。缓节安歌,庶几是听。

  •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